“中国企业版权联盟”近日宣告成立,全力推动国际国内版权交易与保护,但知识产权保护关系重大……
-本报记者郭培宽
中国入世五周年,知识产权保护再度成为焦点。保护知识产权,不仅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而且对中国文化产业自主创新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
12月11日,盛大集团、网易集团、Microsoft中国、新浪集团、Kingsoft公司、三辰卡通集团等知名软件企业在北京联合宣布成立“中国企业版权联盟”,并发布联盟《自律公约》。组织者宣称,联盟将面向广大版权相关企业,以推动国际国内版权交易与保护,促进版权相关企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己任。
知识产权保护关系民族创新力
版权保护具有悠久的历史。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这标志着版权制度的诞生。中国版权保护之路相对较短。
1986年,第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为中国书业凭借国际性书展“集约式”开展版权贸易拉开帷幕。
1992年10月14日,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国际版权保护公约——《伯尔尼公约》的第93个成员国。
进入21世纪,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综合国力的较量越来越体现在知识和科技的创新能力上,知识产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社会进步等,这已在国际社会上形成共识。
版权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是保护作为鼓励和保护智力创新、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之一。
版权保护对中国软件、互联网等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业软件联盟中国区总监张全胜表示,近年来中国软件和整个IT产业取得很大发展,对中国经济贡献越来越大。研究报告表明:1989年IT只占中国GDP增长的2%,2005年这一比例接近10%,提高近四倍。
然而,长期以来,版权保护不力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已经难以估算。
中国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认为,版权的广泛应用,使版权保护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由于技术的发展,复制变得很容易,开发却相当艰难,版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中国也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企业联盟对版权保护的作用有多大?
随着国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各种行业联盟和自律公约不断涌现,特别是IT企业为适应版权保护的新形势,自愿、自发组织或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而成的各类联盟更是吸引不少眼球。然而很多以联盟的形式来保护知识产权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甚至被视为“噱头”。
这些不成功的公约与联盟多分为两类:一是确为净化市场环境,呼唤企业诚信而来,但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缺乏实际效果;二是打着公约与行业自律的旗号,却是为小团体的利益着想,以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为代价,最终抵不过市场的力量难免“短命”。
这次由多家知名IT企业自发组织的“中国企业版权联盟”,在入世五周年的关键时期以及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版权局的支持下,似乎并不是只做“表面文章”。
其发布的联盟《自律公约》强调该组织将成为企业与政府、与企业、与国际版权机构之间的桥梁;呼吁中国企业积极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以创新求发展;呼吁政府从各方面加强对版权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呼吁版权相关产业深刻认识网络环境下侵权非正版行为对企业、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利益的破坏性,支持政府尽快建立网络反非正版平台,在最先推开的软件领域规范自我。
中国企业版权联盟还制定了联盟基金管理办法,推动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发现和培养版权人才等版权基金项目,扶持企业的优秀版权项目。
中国企业版权联盟在2007年将参与政府部门举办的与版权相关的活动,组织版权法律知识培训,撰写各地区版权相关产业调查报告等,真正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为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从“企业版权联盟”系统的计划似乎可以看出其良好的前景,但是其所发挥的作用只能是法律和行政手段的有力补充。
当然,将目的与实践实现很好的结合,这种形式的补充也是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需要的,其最大的作用将在于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合力
事实上,中国今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刘杰在此间“中国企业版权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近些年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投入的人力之多、工作强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然,随着中国入世五周年的到来,中国将与国际经济进行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的交流合作,另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完善政策法规。亟需建立更为系统和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法律的规范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政府的主要职责,通过规范和政策,影响和引导企业自主地选择。另外,还要把文化产业纳入经济轨道,纳入市场机制。
加大执法力度。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中国目前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已经比较完善,而且也已符合WTO的相关要求。所以,需要强化执法力度,实行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行运作、相互补充。
增强国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展全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教育,增强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是打击非正版活动的基础,但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更为重要,但是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
目前,中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有几千家,约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而拥有自己商标的企业仅占40%。
保护知识产权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的合力。中国企业版权联盟的出现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希望该联盟能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行业组织、企业与权利人之间建立新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对话机制。
在政府的支持下,引导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联盟的活动,配合政府严厉打击侵权非正版行为,为净化中国版权保护权利共同推动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创新型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