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又到换台历的时候了。一年就好比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翻翻过去的新闻记事本,有多少是值得留在人们记忆里的?
没有了互联网兴起之初的狂热,没有了手机、数码相机的物以稀为贵,IT业的神秘感和光环都在逐渐褪去。但是,IT的内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打电话的时候,上网的时候,听MP3的时候,拍照的时候……它已经与我们须臾不能分享,它的喜怒哀乐也会牵动我们的神经。
让我们努力回顾与搜索过去一年中IT业的一颦一笑,捕捉那些难忘的表情,撷成一串留藏回忆的记录。
网络
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把年度人物奖颁给了全体网民,这实际上昭示着一个平民时代的到来。“多数人从少数人那里夺得了权力”,话语权正在向民间倾斜。普普通通的网民,比如胡戈这样的恶搞分子,比如千千万万躲在论坛后面发言的你,都可能瞬间成为明星。
借助互联网,草根的力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于是就有了博客和播客,就有了新兴的Web2.0。当然,也有了层出不穷的恶搞,也有了虐猫事件、铜须事件,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人与事的纷争。
网络口水多过茶,每一次流行却变得越来越短暂。值得欣慰的是,网络世界也正在逐渐构筑起规范的樊篱。流氓软件和垃圾邮件人人喊打,网络实名制,虚拟财产的立法……所有的缺憾都正在一一被完善,互联网的天空将更加纯净。
最劲爆
最劲爆人物:周鸿袆
从曾经的“流氓软件教父”到如今高举反流氓大旗的旗手,周鸿袆完成了他的历史性转变,也让这个一度沉寂的名字又充斥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作为360.com公司的董事长,周鸿袆用一款反流氓软件的产品与自己的过去做了一个割裂,而正是这样的割裂,让他又重新陷入口水与官司之中。他的每一次出场,总是会在行业里掀起波澜。他究竟是一个英雄抑或一个枭雄?没有人能给出完整的判断。
最劲爆事件:流氓软件风波
在流氓软件蔓延整个互联网的时候,一个打着民意的旗号而跳出来的“反流氓软件联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们四处起诉,希望将流氓软件钉上十字架。
本来是替天行道的好事,却因为联盟承载了太多质疑而让反流氓软件变得举步维艰,尤其在这个联盟宣布成立商业公司并接受赞助的时候更是如此。真假联盟的出现,场场官司的落败,利益导向的问题,让这场“反流氓软件”的运动变得更像一场闹剧。
而最终互联网协会定义“恶意软件”的标准,众多所谓“流氓”企业的加入,则让这场闹剧的结果化为一团和气。
最劲爆现象:恶搞
胡戈,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网民,其恶搞电影《无极》的网络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也为“恶搞”在2006年的流行开了个头。
巴士阿叔、黄建翔的解说都成为了恶搞的重要素材,享誉网界;而被恶搞“鼻祖”——小胖,则大大方方地走到了前台公开亮相;还有以夸张表情“假唱”流行歌曲的后舍男生,居然签约成为艺人。有人将恶搞定义为草根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反讽,实际上,把它视作一种娱乐可能更为恰当。
最劲爆产品:博客
博客这个产品之所以在2006年成为热点,是因为名人们首先带了个好头。徐静蕾的博客一度突破千万访问量更是为博客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时间,“你有博客吗?”取代了以往的“你有QQ吗?”或“你有MSN吗?”,成为网民间相互问候的第一句台词。从政府官员到艺人明星,从中小学生到耄耋之年,是否拥有博客成为评价其是否跟上时代的标志。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当网民们把他们的态度用这些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互联网一下子变得精彩了许多——每个人都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创造自己的声音——网络的魅力正在于此。
最郁闷
最郁闷人物:谢文
从就任Yahoo!中国总裁到离职,谢文只用了40天,这也算是创下了一个纪录。这么短的任期,其中肯定有难以向人言说的原因。抛开诸多的猜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个管理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
最郁闷事件:SP网站大裁员
饱受摧残的SP企业在今年7月遭遇了又一次的冲击波。严厉的监管措施不仅伤害到了SP企业们的财报,而且让裁员成为这些企业的“流行病”。空中网、华友世纪、千橡等都纷纷开始规模不等的裁员,这样的情形自互联网回暖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最郁闷企业:Google
要说本年度最郁闷的企业可能就是Google了,哦不对,它现在在中国叫谷歌。也正是因为这个中文名字,它受到了很多的批评。
失败的不只是名字,市场份额的下滑、牌照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以及周韶宁、王怀南等高层的离职,显然说明Google在中国运行不畅。尽管它在美国的股价还在一路飙升,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就这么不顺呢?一句话,真正的本地化很重要,无论你是多么了不起的公司。
最具争议
最具争议的人物:史玉柱
巨人集团的沉浮,脑黄金的失败与脑白金的雄起,史玉柱可说是商界一大传奇人物。2006年,他心血来潮地搞起了网游《征途》。这位网游的门外汉很快从攫取了大把的银子,但是却引来网民的骂声一片。
作为一款“免费”游戏,《征途》却成为“有钱就是大爷”的最生动注脚。有人评价说,即使中了500万元大奖也别想在这个游戏里称霸,可见其“昂贵”。不过,人家史玉柱也说了:没钱?也没人喊你来玩啊!
最具争议的事件:“追杀”铜须
本来只是一个似有似无的婚外情事件,却因为受害者的一封帖子,而让《魔兽世界》男性玩家“铜须”成为了被网民们口诛笔伐甚至“追杀”的对象。“热心”的网民千方百计地找到了他,并用口水将他淹没。他不仅无法在网上立足,在现实中也只能东躲西藏。
专家们认为这是网络暴力,可是网民们认为这是在维护社会道德。其实,双方或许都没错。
最具争议的产品:虚拟货币
虚拟世界里使用的货币会冲击现实世界里的人民币?这个疑问萦绕在网民、企业和诸多专家们的心中。
连绵不绝的讨论让这个互联网产品变得似是而非起来,直到央行的表态才让事件有所平息。不过,存在或许就是合理的,虚拟货币一定有其价值,但是当它被批量兑现成现金的时候,那就该好好地管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