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蔚
据称,福建省沙县法院利用网络视频的方式已经进行了五次庭审,其中还包括一起跨国离婚案。在感觉新奇的同时,若干疑问似乎不可避免:在还没有被赋予法律地位的时候,网上开庭的庭审结果有效吗?
什么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们来见识一种欺诈的新花样。
这是在某银行网点拍到的监控画面:一个戴帽子的青年男子来到自助银行门前,将一个伪造的刷卡器套在银行刷卡门禁外面。不一会儿,一位女士过来,拿出银行卡在电子门禁上刷了一下,门没开。又刷了几次,门还是没有反应。这时,她注意到刷卡器上提示输入密码,她犹豫了一下,输入了密码,但自助银行的门还是没有开。最后,这位女士离开了。随后,陆续有多位客户打算刷卡进入自助银行,并都按照提示输入了密码。
银行工作人员说,客户刷卡就刷在不法分子的机器上,通过刷卡,账号就传到他的接收器上,还有旁边提醒请按密码,密码输入后也被他们给盗取了。不法分子盗用客户信息后,就可以制作一张同样的伪卡,盗取客户资金。
除了这种假门禁盗信息外,犯罪分子还会在真门禁上装载盗录装置,当持卡人刷卡时,盗录卡片信息;或者,在真门禁系统上粘贴针孔摄像机,偷窥持卡人银行卡卡号及密码,偷拍卡号密码。
银联提示说,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刷卡前,要留意门禁是否有密码键盘或改装痕迹;在门禁系统上刷卡时,用手指挡住卡面上卡号等信息,防范被不法分子的针孔摄像机偷窥。
看完这些之后就觉得,中国的百姓真的好累啊,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这其实是相关部门有效监管的缺失或者不当。而这种缺失,归根到底,是缺失为客户服务的思想。
比如说自助银行的门禁吧。门禁的作用到底何在?
是为了保护取款设备安全吗?君不见,门禁里面损坏的机器,需要维修的ATM机,比比皆是。
是为了保护取款者的安全吗?一个门禁谁都能刷卡进来,又何谈安全?如果说小区的门禁是防君子不防小人,那银行的门禁更是没有防护作用。更何况,自助银行门禁困住取款者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笔者上个月,就和很多取款者一起,被困在门禁里面出不来。后来打电话,过了半个多小时后才有银行工作人员匆匆赶来。
如果真要保护取款者的安全,自助银行的门禁可以设成这样:当取款人进去关门后,后边的人就刷不开玻璃门了。但这样的操作事实上是行不通的,除非自助银行里面只有一台ATM机。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安一个门禁真的就安全了吗?还是银行自己觉得安全了?如果要真正做到客户为先,那就应该设身处地去为客户着想,摒弃华而不实,选择务实的让百姓觉得贴心的服务。换位思考,显然很多单位还做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