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惠心
2007年全球三大PC巨头惠普、戴尔、联想之间的争霸战将变得更加惊心动魄,而结局难料。
根据IDC全球最新排名:惠普以18.1%的市场份额夺得PC霸主,Dell 以14.7%的份额紧随其后,联想以7.3%暂居第三, Acer 以7.1%处第四位。虽然从实力上看,惠普、戴尔、联想三者之间的差距明显,但各自都怀揣着称王称霸的野心,并步步为营地执行着其征战路线图。
经过多重调整、养精蓄锐后的惠普,其稳踞PC霸主地位的实力毕现;而曾经不可一世的PC大佬戴尔,如今却身陷重重困境。但其创始人麦克尔·戴尔亲自出山,其力挽狂澜的决心和积极谋变的行动让业界侧目;联想将承受着并购IBM PC的持续性阵痛,坚定地执行其全球化扩张战略。全球PC争霸战事不断,而结局难料。
决胜全球化布局
惠普、戴尔、联想三大国际PC巨头之间的争霸,很大程度决定于各自的全球化布局和运营能力。而在这一点上,惠普颇具优势。可以说,惠普的复兴较多地受益于其渐入佳境的国际化运营能力。而相比较而言,戴尔和联想都存在不足。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无论是戴尔还是联想,其目前的销售份额中,本土所占比重都显得过大,而惠普的收入中有65%来自北美以外的市场,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
有分析师认为,戴尔增长乏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过分依赖北美市场,而忽略了欧洲、中东、非洲等增长最快的地区。
为了应对这种不利情况,2月15日,戴尔宣布聘任代工厂商Solectron的首席执行官Michael Cannon出任新设立的全球运营总监一职,直接向迈克尔·戴尔本人报告。Cannon国际运营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控制成本和增加效益。而为了满足东欧、亚洲等快速增长市场的需求,戴尔计划在波兰、印度、巴西设厂。
对于大中华区仍独撑局面的联想来说,最大的麻烦来自美洲。联想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占联想总销售额三成的美洲业务仍然没有走出亏损泥潭,销售量下跌4%。联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市场的销售,是与IBM个人电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自1999年以来,IBM就放弃了零售市场,将业务重心集中于商业客户。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联想在美洲市场个人消费领域,不得不“从头开始”,回归IBM放弃的零售市场,加强品牌塑造,赢回流失的客户。
今年2月份,联想先后宣布将在美国零售店Best Buy和Circuit City里出售笔记本电脑,希望此举可以帮助联想在美国扭亏为盈。虽然目前零售和网络销售只占美国总销售的一小部分,但联想希望两年后这些渠道的销售能占到联想大中华区以外销售收入的一半。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虽然联想明智地选择通过零售店争取小企业客户,但由于零售店的买家范围很广,联想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必须加强其市场宣传的力度和进一步提高其产品性能,最终赢得客户。
争夺消费市场
根据IDC的数据,全球商用PC市场和消费PC市场的份额约为60%∶40%。但是近年来看,商用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消费PC的增长却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其市场份额正渐渐逼近商业市场。毫无疑问,PC三大巨头在消费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在整个PC产业向笔记本电脑倾斜之时,惠普已提前完成了PC业务向个人消费电脑的转型,并且惠普早早地与Best Buy、Circuit City等全球零售店建立了广泛的关系,这使惠普在向消费用户出售PC方面比戴尔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戴尔仍偏重商业用户。根据DELL的官方数据,戴尔总收入中只有15%来自于个人电脑销售,显然和这个PC消费化的时代格格不入。业内分析师认为,大力拓展消费市场是戴尔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而戴尔一直固守的单一“直销模式”正成为最大的桎梏。
虽然有些晚,也有些慢,但戴尔的变化还是有目共睹。在美国的达拉斯,戴尔的第一个体验店已经开张,位于纽约Westchester County的第二家店也计划在3月底前开门营业。2月7日开始,作为消费业务战略的一部分,DELL网站上开始销售Sony公司生产的两款Bravia液晶电视机; 2月16日,戴尔宣布,已经雇佣Motorola 手机部门总裁Ron Garriques掌管该公司新成立的全球消费者部门,并推出了Dellideastorm.com网站,倾听普通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
联想和市场份额前两名的惠普、戴尔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这让Lenovo如坐针毡。2006年11月,联想正式宣布,将在全球启动重组计划,重点即是推进交易型业务(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市场的业务)。
寡头悬念
在IDC最新公布的PC厂商的市场占有率排名中,Acer连续三年都是增长最快的公司,全年出货量增长了37.1%。相比之下,联想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几乎原地踏步,仅从6.9%增长至7%,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到0.5个百分点。
Acer强劲的势头甚至还被华尔街分析师Toni Sacconaghi看中,认为戴尔要重振雄风,应该将其收购,进而提升在亚洲和欧洲市场的地位,还能获得强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和大量的销售渠道。但此前戴尔很少进行大型并购,在惠普、联想前后夹击的情况下,是否会打出“非常规”牌,目前还不好说。
而国际化进展不利的联想在国内也越来越感受到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前稳固的三级以下市场面临惠普的激烈竞争。惠普在2006年渠道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目前笔记本电脑在全国建立了1710个零售店面,遍布全国280个城市。而凭借可以本土研发、生产、销售的一条龙优势,惠普还打起了价格战,提高惠普品牌在一、二级市场外的认可度。但业界分析人士认为,是否能撬动联想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覆盖的市场,惠普还需市场检验。
PC业正处于垄断竞争向寡头竞争演进中,充满诸多的不确定性,而最终的结果与现在各巨头的战略和战术执行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惠普、还是戴尔、联想目前都处于枕戈待旦、衔枚疾走的状态。
可以肯定,惠普、戴尔、联想三巨头的排位争霸战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将继续下去,而结局充满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