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东部时间3月19日(北京时间3月20日),中国中药企业同济堂上周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首日报收9.75美元,较10美元的首次公开招股发行价(IPO)下跌2.5%。美国投资顾问公司Fool的分析师里克·穆纳里兹(Rick Munarriz)就此认为,中国IPO企业进入了困难时期。穆纳里兹认为,从表面看来,同济堂的第一个交易日并不算失败。但是,考虑到同济堂曾经将IPO发行价价格区间定为15美元到17美元,而且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承销商美林证券和瑞银集团作为承销商,这样的成绩实在无法令人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国经济仍在高速增长,但同济堂背后的中国概念并没能引起投资者的太大兴趣。
事实上,早在一周之前,新华财经媒体就证明了这一点。新华财经媒体的首次公开招股发行价为13美元,但上市交易首日便跌破发行价,跌至11.70美元。新华财经媒体上周仍然延续了下跌的势头,周五报收于11.15美元。同济堂和新华财经媒体上市后的走势表明,计划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目前正经历困难时期。
2月27日,中国上证指数重挫9%,这是十年来中国股市最大的单日跌幅。中国股市的大幅下跌,主要由于很多投资者急于在股市高位套现,以及担心中国政府出台更多紧缩银根的经济政策。受此影响,美国股市也大幅下跌,从而导致中国概念股全线下跌。由于中国股近期整体低迷,多家中国公司都出台了大动作,希望从这一趋势中获益。本月初,TOM集团宣布将私有化旗下互联网部门Tom.com;在此之前,分众传媒宣布将收购原定赴纳斯达克上市的好耶广告网络;不久前,网易宣布将于未来三个月内回购价值1亿美元的股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跌破发行价的中国股未来一定可以“收复失地”。例如,TOM集团最终私有化Tom.com的价格仍然低于后者的IPO发行价。不过,如果中国概念继续受到冷遇,未来也许会出现更多同中国股相关的交易。(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