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奖励他们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贡献。
看了几位得奖者,很多网友果然被Goodenough(直译:足够好)的名字带拐弯。
有网友说,这不就相当于叫“约翰棒棒哒”,还有的说也可以叫“棒约翰”,另外“差不多得了”也是这意思。
97岁的约翰·B·古迪纳夫是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是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通过研究化学、结构以及固体电子/离子性质之间的关系来设计新材料解决材料科学问题。被业界称为“锂电池之父”。
他也是至今为止诺贝尔奖的最年长获奖者。
这位爷爷真算得上是业界传奇了。
“足够好”先生出生在美国农村,21岁(1940年)考上耶鲁,临出发前他爹只给了他35刀(当时耶鲁学费一年900刀)。他从此没问家里要一分钱,靠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当家教赚学费生活费过活。
进耶鲁后一开始,他选了很多乱七八糟的课,还去上过古典文学课,最后定方向时选择了数学,因为他从小患有阅读障碍,涉及到太多阅读的课程就都被排除了......
二战后,他又考上了芝大物理系研究生,当时是恩里克·费米(就是那位“原子能之父”)在管,结果费米一上来就给新生安排了一个32小时的超级大考试,每天8小时,连考4天。结果“足够好”第一次考试挂科了,于是又考了第二次才过,最后总共考了64小时。
在芝大物理系,他选了Zener(电气学宗师级人物)当导师,Zener的开场白:“现在你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找到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把它解决掉。祝好运。”于是他选了凝聚态材料,这辈子再没离开过。
30岁时,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然后去了MIT的林肯实验室工作,拿着军方预算做了24年的材料物理研究,做出了最初的RAM内存所用的材料。
后来由于预算被砍,54岁时他开始重新找工作。
最终得到了牛津的offer,进入牛津大学任教授并作为无机化学研究负责人,开始做电池。
57岁时找到了钴酸锂材料,但因为牛津不愿帮忙申请专利,后来专利被索尼买走继续开发,成为了今天各种便携设备电池的基础。
今天锂离子电池至少价值350亿美元,但“足够好”没有拿到钱,不过他本人对此事倒是毫不在意,“反正我做这个的时候也不知道会这么值钱……我只知道这是件我应该做的事情。”
他赶在64岁时(因为牛津有65岁强制退休政策),去了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继续做科研。
后来,他又做出了锰酸锂电池,使用在许多电动车里。
75岁时,他又做出了新的材料磷酸铁锂,常用于电动工具里。
90岁,他开始研究固态电池。
97岁,他获得2019诺贝尔奖化学奖。
看了老爷爷的故事,真应了那句话: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所以,没什么是岁数大了就不可以的,今天永远是余生最年轻的一天。
老爷爷真的是大写的GOODENOUGH(啥也别说了,姓的好~)
来源:综合自@Ent_evo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