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这位企图用建筑大奖给自己立学霸人设的女明星,无可避免地翻车了。
她的名字也已经在微博热搜挂了一整天,现在已经荣登热搜第一了。
10月14号,她在微博发了一篇长文,正式开始了这次立人设的第一步。
文章实在太长,前面全都在说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如何牛逼,最后重点来了:
几年前还“对建筑一无所知”的她,开始“觉得内心与这位建筑奇才有着些许相似的灵魂”。
还说自信在建筑上的创作成功不只是幸运,言下之意,自己能在建筑上取得成功,不靠运气,而是有真才实学的?
如此不自知,也难怪她能脸不红心不跳地碰瓷建筑圈,拿自己和高迪相提并论了。
设计团队获奖 甲方却把功劳占了
江一燕或许以为,这次宣布自己获得“建筑大师奖”,会和之前的支教和拿摄影奖一样,再一次丰富自己的才女人设,然而这一次,她失算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发酵过程。
10月21号,微博开始出现#江一燕获建筑大师奖#这个话题,一些营销号还号称这是“最具权威的世界级建筑奖项之一”。
当时,下面的评论还是称赞居多:
“江一燕太厉害了吧?居然还有这个技能的吗?”
“才女一枚,演技颜值双双在线,没想到还有这个才能”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的还要这么优秀”
……
于是,在22号下午,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虚荣心,在微博公布了自己获奖的消息。
“第一次参与设计,跨界建筑”,就能获得“最具权威的世界级建筑奖项之一”,无非两个解释:她要么是个天才,要么是个骗子。
而第一个解释,直接被网友排除了。
“您先告诉我dwg文件用啥打开,再来微博次牛逼好吧?”
“你知道硫酸纸长什么样吗,知道什么是CAD吗,最起码的天正会用吗?
我一个学给排水的都觉得有被冒犯到,让你的团队清醒点,前车之鉴有翟天临不知道吗?”
“甲方现在不仅要不停改方案、拖欠设计费,还要代替设计师领奖了......原来以前看的说有的建筑师为了钱卖方案是真的。
说的什么一个team,我倒要看看江小姐一个外行人在项目里出了啥力?怕不是只有钱吧?”
等等,江一燕?甲方?代替设计师领奖?
可根据江一燕所说,她可不是代替谁领奖,而是2018年货真价实的获奖者,只不过颁奖放在了今年。
那么,第三位网友说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了查清真相,主页君去这个奖项的官网看了一下,发现:2018年的获奖名单里根本没有她。
与此同时,网上也流传一张2019年的获奖者朱培栋和江一燕的合影。
然而,朱培栋在朋友圈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她获奖:“我一开始都不认识她,有人介绍说是演员,她正好来祝贺我们,就顺便合影了。”
和该奖项有合作的@上海琳恩翻译工作室 也在微博晒出了他们和奖项创始人Farmani的聊天记录。
Farmani说他根本不认识江一燕,并且说“she didn't win anything. ”
原来闹了半天,获奖的并不是她个人,而是她那个所谓的“梦想家园”——“LOVE JYY VILLA”。
根据主页君八卦来的消息,这个地方是某蛋糕店老板送给她的,也就是说,她是这个设计项目的甲方,但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名字被放到了设计团队的第一位。
而真正主持这个项目的,是一位叫做Thore Garbers的德国大叔。
江一燕和Thore Garbers
接着,主页君在大叔所在公司Garbers & James Architectural Studio的官网上,找到了这个项目。
项目介绍中附带一个视频,视频里说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了6年,最终在2017年完工。
江一燕作为甲方非常挑剔,前后换了五任设计师,最后才找到德国设计师Thore Garbers.
所以,她亲手画了图纸吗?没有。
她指导和参与施工了吗?没有。
她只是作为一名业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然而,就靠这个参与度,她非常好意思地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设计团队的第一位,而且在微博宣布获奖的时候,丝毫不提主创Thore Garbers的名字,让所有人误以为她才是这个项目的主导者。
就像一位网友质疑的,“所以你到底做了什么呢?如果甲方或者说业主提出自己的要求、想法、计划后,就可以跑去领设计师奖,那王健林大概是当代建筑大师了。”
面对这些质疑,江一燕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拿自己之前在山区支教和办公益影展的经历,高调怼网友。
当然,网友们也不是吃素的,大家纷纷回怼:
“别写那么多有的没的,你有没有去山区和你搞建筑有什么关系?山区你不去,政府也在精准扶贫呢,别老往自己脸上贴金,就不能回应下建筑同学们的问题吗?
你懂设计吗?你知道建筑咋搞吗?我也去参观过巴塞罗那大大小小的建筑,所以呢?去西班牙旅游的人多了去了,和你是不是凭实力拿的奖有半毛钱关系?”
“还是要回应专业领域质疑,你拿这个奖是你做到的吗?如果是的话,你可以晒出相关证据,甚至开直播和专业领域学生交流。这样,你所受的质疑和委屈自然会消散的。
另外,合理质疑不是网暴,我没看到有骂人的,都是在质疑专业问题。不要动不动就网暴,那我们就没法探讨问题了。”
还有表面抖机灵实则犀利讽刺的:
“姐千万不要写代码学编程啊,给程序员留条活路,毕竟我们头发也不多。”
“侮辱了这个专业和整个建筑行业,
以及绘图狗付出的心血和头发。”
其实,整个事件之所以发酵至今,造成全网愤怒,并不仅仅是因为奖项本身。
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建筑大师奖”,根本没几个业内人士知道,也不是“最具权威的世界级建筑奖项之一”。
它是一个叫Hossein Farmani的伊朗人在美国创立的,从2017年才开始颁奖,而且一年要颁200多个奖项。
而且,江一燕高调宣布自己得奖,也并非单纯为了炫耀。
根据主页君在天眼查上查到的信息,江一燕在今年4月份成立了一家装修公司。
如此细想一下获奖和成立公司之间的关系,可见虚荣只是她宣布获奖的一方面原因,靠宣布获奖而获取的知名度来捞钱,才是她此次大肆炫耀的主要目的。
那么,江一燕获奖一事,为什么会引得大家如此愤怒呢?
因为,这件事情本身的确是对学术的一种不尊重,更是对扎根于学术本身的那些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在这个案例中,尤其是这些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建筑行业的从业者的一种嘲讽和伤害。
有位男朋友学建筑的女生,就表示自己受到了冒犯,“学建筑的男朋友连着三天四点睡觉白天上课,最后一晚通宵才做完了一个设计,您舔着脸就获奖了,有钱还真是什么都拿得到。”
建筑学太难了,如果你打开知乎,搜索“建筑学”,会出现许多这样的问题:
“建筑学 VS 医学,哪个专业更惨?”
“女生学建筑学真的那么痛苦吗?”
“为什么很多在读建筑学的学长学姐或者已工作的过来人,劝毕业生不要选建筑?”
针对这次碰瓷事件,有位学建筑的网友发帖说,“虽然那个奖只是一个连楼盘都能得的野鸡奖,但她这种越界的行为还是让我愤怒。”
他在帖子中回顾了自己艰辛的学习之路。
建筑学本科一般都是五年,要学的东西庞大繁杂,从大一开始就要学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理科的学完,还要学各种建筑史;为了制图,还要学习各种软件,熬夜制图熬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有的事。
“就算学完了这么多东西,本科毕业的学生们,也只能称自己是画图的,而不是设计师……在设计院呆起码五年以上,考了一建一注,才能配称为设计师。
这个分量是很重的,不是什么人能轻飘飘的说一句跨界,就能冒领这个头衔的。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都是有情怀的,我们对建筑也充满敬畏崇敬。”
“江一燕小姐,是在侮辱我们整个行业,侮辱我们这个专业,侮辱所有秃头绘图狗付出的时间心血和头发。”
立学霸人设的“江一燕们” 请尊重一下知识和学术吧
其实,这不是江一燕第一次翻车,更不是她第一次获嘲了,然而不知为何,江女士并不以为耻,反而在立人设被嘲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前,江一燕凭借《四大名捕》获得第16届华鼎奖最佳女配角,而颁奖嘉宾薛凯琪在颁奖前讽刺她说,原来不要脸就能得奖。
实际上,这个“华鼎奖”就是一个演艺圈的野鸡奖。
入行这么多年,江一燕在自己的本行里没有获得过任何肯定,不去修炼演技,反而开始用各种奖项立人设。
2015年,她获得了《国家地理》颁发的摄影奖。
听着相当唬人是不是?毕竟许多专业摄影师都很难获得《国家地理》的认可。
接着,结合她之前的支教新闻,连续几年的各种娱乐稿件里,都把她塑造成一个人美心善、多才多艺的文艺女青年。
而实际上呢?
她获得的华夏典藏奖,是《国家地理》中国赛区的一个奖项,由中国代理《华夏地理》杂志社主办,和美国那个《国家地理》没有半毛钱关系。
即便如此,如果获一等奖也还算有点含金量,然而,她这个奖只是名人专区产生的三个奖项之一。你们猜猜,含金量能有多少?
无奈在娱乐圈,明星们用各种手段立人设实在是太常见了,买热搜、组织打榜、买各种演艺圈的野鸡奖……看惯了此类丑态的大家,平时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遇到学术造假这种事,公众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谎称自己是哈佛毕业生的范玮琪被网友群嘲
毕竟,知识和学术是客观的,是严肃的,是有门槛的。
为了越过这个门槛,一个学生要经历多年的勤学苦练,一名研究生甚至投入了自己毕生的经历,而且常常会陷入绝望之中。
想想之前因为学术压力太大而屡屡患上抑郁症的留学生们,再想想如屠呦呦一般在科研前线奋战了一辈子的学术泰斗们,他们对学术的敬意和付出,是江一燕们永远无法体会,且更加不能理解的。
所以说,在如此严肃的领域,投机取巧,玩弄人设,学术造假,不仅践踏了知识和学术的尊严,更践踏了万千学子的尊严。
有网友说,江一燕这个行为还不如之前的翟天临,“翟博士好歹是在自己的专业里作,而且他专业技术还是过关的,江女士的这个,就纯属把人当傻子了。”
不过在主页君看来,他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对知识和学术都没有一丝尊重——
翟博士用作弊毁掉了一个公平晋升的渠道,浇灭了其他人继续学术之路的希望;而江一燕则是轻而易举地嘲讽了一个专业所有人的正当努力。
可是,往往不尊重知识的人,却最喜欢用知识去标榜自己。
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感受一下江女士网传的语言风格
我真的有被shock(震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