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床性心理门诊中,性心理专家常常遇到类似这种精神越轨的咨询。最终,专家认为,精神出轨的存在尽管可以让人理解,但仍属出轨的一种行为,同样非常危险。
正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企业经理亮已婚10年,早已厌倦了与妻子面对面的婚姻生活,但他并没有抛弃妻子的想法。于是他的目光更多地关注到了漂亮的女下属花。在一起独处的时间一长,两人似乎都有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在一起时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渐渐地你拍下我的肩,我握下你的手对他们来说也算不了什么。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内心激动程度的加剧,终于有了一些亲昵的表示,如两人单独外出跳舞,唱卡拉OK,或在公园散步,但却始终没有发展到最后一步,两人一直保持着这种既彼此依恋,又不“越轨”的暧昧关系。妻子最终从亮的手机SMS上发现了端倪,要他立即做出解释。亮则大方地告诉她:我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情.
其实有很多人都持和亮一样的观点: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很难,对伴侣之外的另一个人产生感情,是人丰富情感的一种正常表现,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想法导致了他们下一步关系的加深发展,从贴心的闲聊到私密的约会,从网络上的卿卿我我到手机SMS中的互相关心等。在这种精神出轨事实的面前,他们还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关键不在判断这种行为是对还是错,而是在于分寸的把握。
反方很可能导致肉体出轨
对于一些精神出轨者“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诡辩,众多人士认为这纯粹是为自己的出轨行为寻找借口。精神出轨虽然不同于一般的以性关系为内容的婚外恋,但它不仅像发生性关系的婚外恋一样是出于难以克制的求新求异心理,还在于这种行为迹象不明确,这些人认为自己没有真正“越轨”,自然便没有负疚感,防范心理也就不强。但可以肯定的是,婚外的精神恋爱自然也是婚外情的另一种形式,且和性只有一步之遥,对婚姻有着强烈的威胁。
连性心理专家也认为,很多所谓的精神恋爱,其实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男性发生精神出轨,大多极力克制了性的需求。女性精神出轨,更多原因是把精神出轨看得无关痛痒。以精神恋爱为外衣的婚外情者,往往都向往异性的精神慰藉,却以所谓“精神恋爱”来抵制社会舆论。实际上,精神恋爱只是一个过程,很多情况下它们会走向现实的两性关系,而且那时候就很难抽身而出了。为此,专家忠告,这样的精神婚外恋有害无益,明智之人最好不要涉足,纵使不慎涉入,也应及早抽身,以免越陷越深。
专家多想恋爱期有助回归家庭
在沪上首开性心理门诊的同济大学心理学专家朱荣申教授经常遇到成年人关于精神出轨的咨询,对于很多出轨者“感情已经很深了,一下子谈分手实在是很难的事情”这种状态,朱教授认为多回想恋爱期和新婚期的甜蜜有助其回归家庭。
专家认为,有过精神出轨的已婚者,往往忽视了家庭和配偶的存在,与对方的沟通和交流可能比以往少了很多,这个时候可是修复夫妻关系最好的时期。如两人在一起多回想一些恋爱时候的甜蜜和刚刚涉入婚姻殿堂的喜悦,然后邀请配偶多参加一些两人世界内的活动,让自己的婚姻生活占据内心。这样慢慢就会驱走精神出轨的阴影。
对于精神出轨者来说,还应减少两人见面和接触的机会,保留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让感情慢慢淡化。甚至可以放大对方身上的一个缺点,让自己不要对其有好感,有助于感情的早日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