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婆生了十个孩子,活了七个;
我妈生了两个,我7岁时候就自己点煤球烧开水泡饭吃;
我今年35了,玩够了想孩子了,就生了对双胞胎。
我妈看着我整天忙活不忍心,说“你们这代人当妈怎么这么娇情啊”?
我说了,“你不知道现在当一个好妈妈有多难。”
我妈不服气了,“我原来不是也把你给养得好好的吗?”
“咳,就是你小时候没给我补钙,我今天才没长高。”
女儿不认我了
前几天我突然了发现一件特别沮丧的事。
四个月大的小女儿开始不让我抱,喂奶也不吃,任凭怎么讨好她也无动于衷。她一睡醒就往保姆的怀里钻,正眼也不瞅我。我这一看,坏了———她难不成不认我这个妈了?
我站在那,猛地想起来一个朋友家的故事:他们俩也是一对事业上特别能干的夫妻,三十来岁就把别墅和车子早都买好了。可唯一的缺憾就是两个人都很忙,晚上回来晚,一天都见不到孩子一面。但他们有钱啊,专门请来个保姆看孩子。
有一天,那位母亲发现儿子和保姆特别亲,甚至管保姆叫妈妈,管她自己叫阿姨,这哪行啊,她赶紧遣走了保姆,心里想一定要对儿子好一点,多陪陪小家伙了。然而让她伤心的是,儿子越来越爱哭,到最后高烧不退,这把她给吓坏了,没办法,赶紧把保姆给找回来,也奇怪了,看见保姆儿子很快就退烧了。
这叫什么啊?心理学上这叫“母婴分离焦虑症”!
我一想,这可不行。我可要当个“明白”的妈。
休产假,一个礼拜上两天班,其他时间基本全在家里看孩子。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给我那个小妞一个紧紧的拥抱,让她对我有印象,慢慢地记住我。这一招可是我花心思想出来的,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在医院病重的时候,我还非常小,不懂事。老人家为了让我这个孙女在将来记住他,每次我去看他时都送给我一块巧克力吃。用心良苦啊,今天我的记忆里就模糊地存下了巧克力和我的爷爷。
星期二那天,在外面应酬吃饭。我想在女儿睡觉前看她一眼,就急着想回家。可惜九点来钟一进家门,她果然已经睡了。
还记得那天半夜,我醒过来两次,希望听见她的哭声,好有机会过去抱抱她。没想到这个小家伙,睡得香着呢,一点动静都没有。直到早上六点多,我听见“哇”的一声——她终于醒了,我高兴地跳下床在保姆到达时前抢着把她抱了起来。
幸福地被折腾着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想要一个孩子的?
还记得我三十岁以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时候,一个星期起码有四天不在家吃饭,出去玩、会朋友、喝茶聊天,怎么都比带着个小孩有意思。要是哪个朋友的儿子给我抱抱,我一抱孩子就哭,我赶紧给塞回去。那时候我还想,一辈子不生孩子也无所谓,一个人自由自在的,还不影响工作,多好。
直到有一天,大概31岁的时候吧,我突然特别喜欢观察街上的小孩了,鼻涕淌到衣服上的小孩我都不讨厌。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需要一个亲人了,我告诉自己。父母70多岁了,弟弟也结婚了,这个世界太过孤独。后来和老公一商量,我们就开始了育儿计划。还记得我怀孕的时候被检查出是双胞胎,妈呀,一个就怕养不起了,还是两个。老天真是太照顾我们了。
我在一家杂志社当负责人,工作到自己都觉得撑不住了才进医院。进医院后同事每天把资料快递到医院,我来审批。医生看见了,把我狠狠地说了一顿,说你胆子可真大啊,有妊娠高血压和糖尿病,你还敢工作?!
打了70多针的保胎针之后,我终于顺利地见到了我的小宝贝们,一个姐姐,一个弟弟。那天看见他们从我的肚子里出来,我一时还反应不过来,天哪,这就是我生的吗?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了个大房子里,我也开始了职业妈妈的生涯。请了两个保姆帮我带孩子,加上我们夫妻俩,四个大人看两个小孩都不够人手。哭声此起彼伏的,这个抱起来,那个也跟着捣乱。他们每天喝五次奶,喝四次水,两天一洗澡,折腾一下24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几乎没什么自己的时间。
一开始我们最愁的是半夜,小孩一哭就要起来去看看,一晚上总要折腾两三次,所以白天总觉得困,没精神。晚上抱着他们往窗外看,冷冷清清的街灯一排排,真漂亮。活了三十多年,我这是第一次当妈了才有机会欣赏到凌晨三点钟的上海街景。
有人说,小孩哭了不要理他,也有人说应该赶紧抱起来,我是属于后者的,舍不得听他们哇哇哭。还记得过年的时候他们俩感冒了,真把我给吓死了,有一个医生说我儿子肺部可能有问题,我们俩连着跑了全市最好的三家医院才放心。你要是生了孩子之后,就会发现开销大得惊人呐,不敢不出去工作,比如说,有中国生产的奶粉和进口奶粉两种,你买哪一样?当然买进口的了。
我们俩每个星期都去早教中心上课,学习科学育儿知识,现在养孩子的学问可太大了,不学不知道。我妈退休在家没事情,主动要求帮我养一个,我不给。我学过心理学,“隔代抚养”对孩子不太好,0到3岁是一个孩子成长发育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三岁看老嘛,弄不好就“人格缺失”了。我告诉保姆,要永远对孩子笑,不能对他们凶,鼓励他们,就算他们哭也不能做很夸张的鬼脸。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充满自信。
我妈说,哪来的那么多毛病,你看菜市场啃萝卜的小孩,不是也长得好好的吗?
咳,小时候我不爱喝牛奶,你也不知道给我补钙,害得我今天长不高。
母亲三代
想想也好笑。
我外婆那一代母亲,小脚老太太,她当年生了十个孩子,活下来了七个,那个时候都是怎么养大的呀?
到了我妈这一辈,进工厂上班,白天把小孩放在工厂的保育室里,每天两个小时喂奶时间,晚上把我带回家,也没见得多累。我7岁开始自己做饭,还记得我们家烧水要夹滚烫的煤球,我妈也不怕我给烫伤了,我自己更不怕了。前几年看了电影《人到中年》,一下就想起小时候,我们叫“脖子上挂钥匙的一代小孩”。
现在要让我的女儿7岁去夹煤球,我可不干。
我妈那一辈人就幸福在没什么工作压力,上班可以织毛衣,工资全一样。所以她从来没体会到养孩子的难处。轮到我了,第一就觉得现在女性的经济压力很大,我希望能天天在家陪孩子,照顾他们到三岁,可奶粉钱从哪来?第二,我们都是有文化的人,知道教育出一个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健康的孩子要多少讲究,我可以把孩子都托付给保姆,一瓶奶也不喂,一片尿布也不换,去全职上班,但我能忍心吗?
比我有钱的妈妈本可以呆在家里带孩子,享清福;可她们另一方面又担心变成黄脸婆,老公在外面赚得比她多,不甘心待在家里。
没我有钱的呢,一个男人养三口之家压力太大,老婆出去工作赚钱,孩子只能交给老人或者请个阿姨带,不放心也没办法。
我记得星期一那天,我晚上陪客户吃饭,照例应该放下碗筷就往家里赶。偏巧那天路上堵,叫不到车,我就到路边的一家英文书店逛了逛,看了半个小时的书。
那半个小时啊,让我突然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以前的单身生活……
我期望中最理想的生活是,一个礼拜中三天给自己,四天给孩子——就是说工作两天,出去玩一天,剩下的四天都陪孩子。如果这样的话,我就能做个完美的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