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冬的一天,我从省城哈尔滨回到了家乡明水小县城。那时父亲已是肝癌晚期,老人在弥留之际,惟一要我回答的问题就是:你和晓莹的事考虑的怎样了?
晓莹与我同龄,我们住了多年的邻居。晓莹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早年在一个单位,两家人的关系多年来非同一般。只是非常不幸的是,这几年晓莹的父母和我的母亲先后离开了人世。晓莹的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就一直在我父亲开的汽车配件商场上班。在我情窦初开的岁
月里,晓莹是我第一个钟情的姑娘,她有着美丽的双眸和乌黑的秀发。两家老人多年前就有成为亲家的愿望,只是在我考上大学后,这个愿望似乎有些不现实了。
父亲拉着我的手说:“晓莹的父母都没了,我也要见你妈去了,我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和晓莹啊。半年前我就让你考虑这件事,该给我一个答复了吧?”
在这个时候,我能说什么呢?我知道老人的心愿,我不想让他带着遗憾离去,终于我郑重地回答父亲:“爸爸,放心吧,我会一辈子照顾晓莹的。”父亲在那一刻笑了,她又把晓莹叫到身边,还找来了几位直系亲属,让我再一次重复了一遍我说过的话。从这一刻开始,晓莹就是我的未婚妻了。
二十天后,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料理完老人的丧事,我决定清点商场的物资和往来账目,然后对外转让。晓莹不同意我的意见,因为她对配件经营已经入行,希望我俩能把生意继续下去。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学了四年美术,怎能回家卖汽车配件?
最后转让了商店,带着晓莹回到了哈尔滨,在此之前我已经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大型装潢公司搞设计,那才是我热爱的专业。
到哈尔滨后,我带着晓莹去了我表哥志涛开的餐馆。志涛比我大两岁,17岁那年就来到省城打工。他是一个头脑非常精明的人,几年打拼下来,昔日的打工仔已经变成了小老板。父亲去世时,志涛也参加了葬礼,他已经知道了我和晓莹的关系,也知道我的打算,所以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弟,你要上班就去吧,晓莹如果不嫌弃,就在我这里打工。怎么样?”我和晓莹当即表示同意,因为这也正是我俩的打算。
我上班的公司与表哥的餐馆相距六站地,我每天都会过去看看,也经常把晓莹带出来逛逛大街。
转眼,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在为父亲祭奠完“百日”后,表哥对我说:“租套房子,准备结婚吧。”但我却摇了摇头,因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我和晓莹之间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我俩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谈些家长里短,美术、创意、网络,这些我所熟知的东西,在她的头脑里都是一片空白。我曾提出让她学点什么,但都被她否定了。
在我摇头之后,表哥很惊诧:“兄弟,晓莹是个多好的姑娘啊,你可要珍惜。千万别像我,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后来处的一个不如一个,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了,我大舅去世的时候,不是已经把这件事定下了吗,你还犹豫什么?”听了表哥的话,我实在不想过多地解释,只是对他说:再等等。
又过了几天,表哥安排我在他的店里吃饭,晓莹也在,席间,表哥对我和晓莹说:“我宣布一件事,从明天开始,晓莹正式担任副经理。”因为我事先不知道这件事,所以赶紧说:“这怎么可以呢?”没等我说完,表哥拍了拍我的肩:“老弟,这可不是看你的面子呀,晓莹完全有这个能力。”说完,他问晓莹:“怎么样,没意见吧?”晓莹看了看我,然后说:“那我试试吧。”看得出来,晓莹此前是知道这件事的。吃饭期间,晓莹和表哥一直在谈论饭店的经营,我几乎插不上嘴。这时我才发现,晓莹确实有些经营之道,这大概与她在我父亲的商场工作过有关。她和表哥似乎都对做买卖情有独钟,那种兴奋的表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丝毫不亚于我对美术的痴迷。
此后,表哥的饭店经营上更有起色,晓莹也每天忙得热火朝天,乐此不疲。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俩逛街的时间几乎就没有了,我只是偶尔晚上下班后到餐馆随便看看。
这个时候,我终于想清楚了一个问题:晓莹和表哥才是最合适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并且,随着我的深思熟虑,许多问题在我的头脑中越发清晰起来。
终于,有一天晚上,我找到晓莹:“你说表哥这人怎么样?”晓莹不加思索地回答:“表哥这人多好啊,你看他能吃苦,会经营,懂管理,而且脾气还好,用不上两年,他的事业还会有很大的发展……你问这个干什么?”我笑了一笑:“公司里有个姑娘,长得不错,我想介绍给他。”晓莹点了点头:“谁要是能嫁给表哥,那可真是个有福的人。不过,你介绍的人可要过得去,表哥这么好的人可不能太随便了啊。”
第二天早晨,我把表哥约到我的单位,很郑重地对他说:“我想把晓莹交给你,给你半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写给晓莹的一封信,请你交给她。”然后我请了半个月的事假,去了心仪已久的渤海岸边……
半个月后,晓莹与表哥牵手到车站迎接我的归来。这个时候,正是2005年的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