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里的种族因素
看了昨天文章的朋友,也许有些疑惑,为什么华人在反对本来是照顾少数族裔的平权法案?并不是完全的反对,而是阻止平权法案在教育领域对亚洲人的反向歧视。
由于咱们亚洲人普遍重视教育,所以在大学申请阶段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果美国大学录取是像高考一样的录取政策,那么估计美国的TOP学校里会出现更多的亚洲面孔。其实这个潜规则大家都明白,心照不宣,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只能以一个更好听的方式来表达。
我们来看一组漫画,直观一点来看看亚裔享受着的“特权”。但是说句公道话,美国大学录取对于亚洲学生是有偏见的,但是也有学校的无奈。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不少学生的申请是怎么完成的,我们也是心照不宣的。学生专注于考试刷高分的情况也不少见,而且在除了考试的其他活动上,参与度只能说在逐渐增加。如果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刻板印象,需要我们每一个学生和教育参与者的努力。
数据来自两名社会学家Thomas J. Espenshade 和 Alexandria Walton Radford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当时的数据显示,如果想要获得同等的大学录取机会,在SAT考试上,黑人如果是1000分的话,白人则是1310,亚裔学生会在1450左右。
(不知道这两名社会学家是如何建立这个研究模型的,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样的结果咱就看个大概,大家不用特别较劲地去看待这个分数。因为大学录取的维度太多,很难去计算单一变量对录取的影响,样本实在是太多太复杂。)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亚裔移民就开始尝试解决大学录取中的种族不公平问题。最终,一些名校也承认存在这样的偏见,表态的学校有斯坦福、布朗等。
当年的司法部人权部门的领导William Bradford Reynolds,在很长时间里都不赞成大学录取中的平权法案,在1988年的一次演讲中,他说到,亚裔美国人正在遭受歧视,而且是大学在打着帮助其他少数族裔的旗号下。
但是当时亚裔团体的领导们并没有选择去大规模反对这项政策,因为当时除了在教育上有优势,在政治和地缘上,亚裔都处于劣势,也怕孩子们在其他方面受到伤害。
亚裔和美国名校的博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30年后,又回到了原点,同样的辩论。哈佛教授Natasha Warikoo在她最近的书里也写到:很多名校为了表示自己的立场,在录取的时候赋予种族特权和变相怜悯。大学的价值不仅仅在教授知识,而是应该对社会负责,成为价值观的引领者。
微信在全球华人里的普及率还是很高的,美国人给微信起了一个昵称“Virtual Chinatown”。
这里CALTECH的数据昨天我们也po过,美国的亚裔人群20年来增长迅速,也有更多人递交申请IVY这样学校,但是只有CALTECH的亚裔群体比例符合了社会增长的数据。
另外一个观点也比较有意思,加州当年通过了……
平权法案或者种族上的政治正确,已经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个毛病,白人也常常处于一个被歧视的位置上,很少有人敢拿黑人开玩笑。在一项统计里,甚至有30%的受访黑人,认可种族歧视对白人的影响要大于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
感谢您关注比邻主义留学,欢迎转发、评论、默默点赞,或者莞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