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新闻处证实,今年年内将出台的《通信SMS服务管理办法》会对手机实名制做出规定,现有约两亿非实名预付费手机用户届时将重新进行实名登记。实行手机实名制,旨在遏制违法SMS、诈骗SMS、色情SMS等垃圾SMS,规范经营,减少通过手机SMS进行的违规、违法行为。
对于手机实名制,笔者是赞同的。但信息产业部对于手机实名制的理解,却让笔者颇感疑惑,手机实名制的主要作用到底是服务功能还是遏制手机违法犯罪,这是必须首先理清的一个问题。
在国外一些施行手机实名制的国家,手机违法犯罪以及垃圾SMS等问题确实比中国要少许多,但要看到,人家惩治色情SMS、垃圾SMS成功的背后是以SMS服务商、运营商等严格自律、自查、自纠作为基础的,并配合其他部门的严格执法才能做到这一切。如果我们的SMS服务商、运营商缺乏起码的纠错意识,没有相配套的执法团队,想仅仅依靠实名制将所有问题一并解决,这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和对手机实名制的误读。
如果没有配套的认证系统、信用系统、隐私保护系统、执法系统,那么,手机实名制面临的问题将会一个接着一个而来,比如,电信营业员如何鉴定身份证的真伪?如何保证用户的隐私不被侵犯?而对于百姓来说,如果手机实名制仅仅定位在遏制手机违法犯罪,这样的实名制对于百姓又能体现出多大的益处?
实际上,手机实名制的功能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方便百姓的服务功能上,比如手机银行、手机缴纳各种费用等方面。至于遏制手机违法SMS等问题,还是要靠电信部门监管和执法。不明确这一点,职能部门就很可能逃避自己的责任,就很可能会在消费者身上寻找手机违法行为泛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