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即将加强网络视频监管的新闻让视频网站们揪紧了心,而更往前一些时候,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公布了一批对违法网络音乐和游戏网站的处罚结果,ChinaMobile则加强了对SP、WAP的规束,全国各地屡有运营商封杀BT的消息传出。在Web2.0模式起步和以“草根”为驱动力的互联网浪潮来临的同时,互联网的政策风险仿佛也在骤然变大。
如果把管理互联网的部门列一个清单,就发现能管得着互联网的“婆婆”还真不少: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工商总局、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中国版权局、电信运营商,再加上各级通信管理局、工商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行业协会……“婆婆”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婆婆”们多了,不见得是坏事。互联网作为一个最自由也最缺乏规范的行业,多方出面、加强管理,可以使得其混乱状态得到管理,秩序得到规范,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多方管理也可能会导致各个互联网企业在多部门的管理下疲于奔命,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同时,随着互动自由度的受限制和内容丰富性的变弱,网民们的使用感受必然会随之降低。
再往深了想,其实互联网也不怕“婆婆”多,怕的是管理重叠。如果犯了一个错误,这个“婆婆”批评几句,那个“婆婆”再打一巴掌,互联网这个“小媳妇”必须以更多时间、精力来应对“婆婆”们的“谆谆教诲”,那它还能做好自己的家务么?
互联网的确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但它还是信息革命的重要平台。如果“婆婆”们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一块大蛋糕,忽略了行业的特殊性,一拥而上,而没有给予一个缓冲地带,那么,互联网的冬天恐怕就得永无尽头了。
看来,在对互联网进行规范之前,“婆婆”们最好能做到先规范自己,对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把权力合理运用在所辖的一亩三分地里。
对这个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有一个提法,可谓一语中的:“互联网的管理者和缔造者一样需要富有创新精神。互联网需要治理,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管理。”只要“婆婆”们能够坐下来好好协商,规范好各自的管理范围和权限,该出手时再出手,互联网管理“过严则死,过宽则滥”的困境也许就能有所缓和。在倡导信息互动的今天,“各自为政”的传统方法,应该予以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