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将能看电视听广播9月6日开播,这样的新闻近日在各大新闻网站被高调宣传起来,所不同的仅仅是侧重点各异。有媒体侧重在Where(哪啊),比如这个“手机将能看电视听广播9月6日开播 六环内有信号”;有的侧重在When(啥时候),比如这个“北京手机将可免费看电视 9月6日正式开播”;有的侧重在Who(哪一个),比如这个“国内首款手机电视诞生 北京人可用手机看奥运”,还有的则在于What(干啥子),比如这个“中国手机电视将借奥运东风大规模推广”。单纯一个9月6日北京手机电视开播事件被这么一关注就热了起来,再看看下面这个“空中网携手智联推无线互联网招聘服务”,电视被搬上了手机且马上要开播了,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等也早就被搬上手机,具有Web2.0概念的博客也在运营商的推动下搬上了手机,冠以“手机博客”的美名,这下子好了,找工作的招聘网站也搬上来了,还剩下什么没有搬到手机上来?
原本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手机不能承受如此之重”的,但后来想想牢骚的成分过重,于是中庸一点,仁慈一点,用疑问的方式反问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似乎一切能够跟手机,跟无线沾边的全部搬到了手机上,而且那些看似跟手机跟无线毫无关系的也搬上来了(比如这个:色情PUSHSMS现京城)。
中国4.29亿手机用户提供了一块巨大的蛋糕,原来仅仅由运营商在自个家内部瓜分,后来增值服务提供商SP掺和着进来,接下来就是具有特色的联姻,也就是互联网跟无线增值的结合。互联网上有的,但凡你能够想到的,或者想不到的,无线业务中都会有体现。传统对于手机的概念无外乎打打电话,发发SMS足以,现在手机自身的装备越来越齐活了。相机、摄像机、收音机、MP3等一样都不能少,这还不算什么,关键的点在于手机能上网。很多年前我们打招呼的用语是“你吃了吗”,没过几年就变成“你上网了吗”,现在变成“你‘摸’MO(手机上网)了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跟几年前互联网走入平常人家的情况类似,手机的增值服务功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拿我个人来说,下班回到家爸妈总是要问,明天天气如何?于是我打开手机登陆梦网,看一下免费的天气预报就全知道了,顺道搂一眼生活小尝试,比如如何让啤酒快速变凉。如果要出差,想知道车票的情况,很简单,搜索一下就一清二楚。如果下班老婆还没到家,定位一下看夫人在哪里。出差的路上想查一下办公油箱有没有新邮件,这也好办,打开手机收一下mail就可以了。如果实在太无聊,订购一个聊天业务(现在不都免费吗)进入聊两句,然后退订了,一分钱也没花,该消磨的时间也消磨了。如果想知道最新的新闻,又是拿出手机登陆一下……
瞧瞧,8小时工作时间之内,手机大多用来做通信工具使用,8小时之后手机的附加值就出来了。我们通常以“增值”这个词汇来笼统的概括除了通话之外的其他手机服务,比如WAP,比如SMS,MMS,IVR,CRBT等。在增值业务逐渐让我们的生活增值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这个“不少都市人患手机依赖症 专家建议强行关机治疗”。玩手机都玩出病需要关机治疗了,这还不是问题?手机用户患的是“手机依赖症”,那么把那么多服务搬到手机上来的商家则患的是“红眼病”。
《蓝海战略》这本书在译者序言部分就点出这种“红眼病”的诱因,“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转向需求一方,并由此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由此摆脱‘红海’……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拓‘蓝海’……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增加和创造现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并剔除和减少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就有可能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即以较低的成本为买方提供价值上的突破……”
这段话用来分析这个现象,实际上是4个意思:
1.之所以害“红眼病”是由于需求方也就是用户需求所致;
2.之所以害“红眼病”是因为要摆脱已知市场的竞争,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3.之所以害“红眼病”是基于追求差异化与成本领先的考虑;
4.之所以害“红眼病”是为了以较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价值的突破,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现在无线业务发展飞速,假如数字电视能够满足上述的四个要件之后,我相信下一篇评论的标题应该就是“把一切都搬到电视上来?”。但是否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或者用户是否真的需要这样,我认为不单单是一个“蓝海”所能够解释清楚,关键点还是“利润”。创造一个新的概念,用蓝海的包装技巧进行包装,之后呈现给用户一种新的感受。等该概念的生命周期一到,用户反感了,下一个基于“利润”考虑的概念就又出来了。这就是为何要把一切搬到手机上来的真实原因,而非冠冕堂皇的托辞。
从经济利润出发,无论把这一切搬到哪里,就算是重新搬回传统的媒介,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愿意去充当搬运工的角色,也会有人给搬运工开薪水,以及提供拖车,等一切准备就绪了,该市场也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搬到哪里实际上无所谓,什么时候能够在搬运的时候把用户的需求也带上?考虑一些用户的感受吧!尊重一下4.29亿手机用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