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ChinaMobile联手新浪网、博客网、139.com、天涯社区、Mop.com、赛我网等10家国内知名博客类网站,正式启动了“2006年ChinaMobile首届移动博客大赛”,这也是国内电信运营商首次对博客这一互联网宠儿的正式介入。
博客(Blog)为其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又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产物。已成为继Email、BBS、IM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而“移动+博客” 不仅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也是对博客机制和理念颠覆性的发展和提升。
一般来讲,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在推行业务时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记者向中国联通征询他们是否会引入移动博客这项全新的服务时,联通相关人士称:“目前还没有听说。”
ChinaMobile借移动博客主动出击
以往ChinaMobile在推业务时通常会使用统一平台,要么WAP,要么IVR,而这一次,用户可以通过MonternetWWW(monternet.com)、WAP(wap.monternet.com)、彩信(700068)和IVR(125907550)四种不同方式参与到“2006年ChinaMobile首届移动博客大赛”中。
“移动博客不完全是将博客从互联网上平移到手机上的问题,这项业务的推出是ChinaMobile在做整合平台方面的尝试,移动博客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基于跨平台新业务的推出。”业内专家王煜全说。
在ChinaMobile此番移动博客大赛中,用户的参与不会产生任何信息费,只需支付通信费用,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互联网博客的免费会使移动博客的推动遇到一定的壁垒。王煜全指出:“互联网上的业务很多都基于免费的形式,这对移动网的收入模式是一种考验,这个问题存在已久,回避终究不是办法,这一次ChinaMobile通过移动博客进行了主动出击正面介入,这也是ChinaMobile在发展思路上的重大转变。”
在这位专家看来,ChinaMobile推移动博客的尝试,本身也具有一定“试错”的性质,新生事物必须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他认为如果仅仅将移动博客当作是互联网博客的复制品的话,这项业务是没有什么前途的,然而,把其理解为活动着的朋友圈子通过手机的形式进行交流就会好得多。“博客具有交际圈子的概念,而通过手机的时时性可以辨别出哪些是活跃的联系者,这样理解移动博客就和传统博客形成了互补关系。”王煜全说。
那么,移动博客的前景又将怎样呢?BDA分析师柯可称,移动博客让博客有了更为广泛的目标用户,增强了实时性,能随时随地方便的更新博客,而且还赋予了利用手机录、拍视音频,语音连线等更多功能,这些都大大方便了用户对博客的使用。
她同时还指出移动博客与互联网博客的有机结合将极大的丰富目前互联网博客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大众参与创作,有可能产生更多新的应用。”柯可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7月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数量为1.23亿,根据互联网协会的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博客数量有3000万左右。而ChinaMobile最新一期财报显示,其用户数已达到2.74亿户,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预测移动博客将会以最快的速度上升到几亿。尽管BDA柯可也看好移动博客,但是她的预测是:经常使用的移动博客有望在今年底达到250万用户。
瓶颈何在?
也许,BDA的预测还有些乐观,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移动博客,一位业内人士就曾表示,不可想象通过手机的键盘长篇累牍地写文字,所以,他认为文字博客不会是移动博客的主要形式,而图片博客则可能有所突破。
说到图片就不得不涉及通信费用问题。记者也曾就移动博客的问题与很多普通用户进行过沟通,几乎所有人首先顾及的是GPRS流量费用。无怪乎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咨询师范玉钟在某公开场合曾表示,移动博客要想财源滚滚就是降低门槛,调整手机上网业务的模式,从原来的收费而且是高资费变成低资费甚至是免费体验的方式,借助这种东风把原来的互联网博客变成移动博客。
然而,《通信世界》社长项立刚认为资费虽然重要,但并不构成阻碍移动博客发展的因素。“可以考虑基础费用包月,使普通消费者都能够消费移动博客,不过,超出基础费用的部分应该另行收费。假设基础包月费用是20元500M的话,那么超出后,可按1元/M 收费。这样就可以对少数经常传输大量数据的用户进行限制,当然,这种限制对那种真正有需求的移动博客使用者也不会形成壁垒,反而更体现了移动博客本身的价值。”项立刚说。
在这位资深人士看来,手持终端和传输速度是移动博客将遇到的困难。移动博客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终端的支持,大屏幕、高像素、支持彩信自是移动博客几个很重要的指标,也许这将造成用户为使用移动博客首先要支付出一笔费用。而且,手机在移动博客方面的易用性也影响着用户的使用兴趣。
“再有就是传输速度,移动博客基本上还是会以图片为主,它会成为朋友家人之间相互感知生活的一种方式。然而,图片文件都相对较大,如果传输速度太差强人意的话,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将很糟糕。试了几次都不成功的话,可能会造成用户不再使用这项业务。”项立刚说。
商业模式不可回避
“移动博客能够生存发展的原因是,做产品和服务运营的机构能够获得收入,同时,产品本身能获得消费者喜爱。”项立刚说。然而,博客这个从互联网上发展起来的新事物还面临着如何获利的尴尬,“互联网难于找到博客的商业模式,并不代表博客本身没有价值。”
项立刚认为互联网博客大多是分析师、专家、名人和文学爱好者的天下,而移动博客的价值在于更加大众化,对于普通老百姓更有意义。“现在,移动博客可以靠流量费来维持收入,今后在模版装饰、空间大小甚至在背景音乐方面都可能会产生费用,所以,移动博客的商业模式比互联网博客要清楚得多,也比互联网前景更好。”项立刚说。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ChinaMobile首届移动博客大赛的合作伙伴却恰恰是这些传统的互联网企业,BDA柯可指出:“ChinaMobile的博客大赛活动是只收取流量费。未来是继续采用这种透明管道,还是更多地介入价值链,与互联网博客合作或是推出自己的平台,这些都有太多的变数。”其实,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ChinaMobile和传统互联网博客之间的微妙关系。
“ChinaMobile和传统互联网的合作的确面临合作治理的问题,现在是互联网有平台,互联网有更大的主导权,所以,ChinaMobile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监管就是他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王煜全说。
然而,项立刚在这一点上却有不同见解,“移动在做博客方面的确没有任何根基,所以,跟互联网博客合作就是再合理不过的选择了。不过,最容易提供庞大稳定空间的还是ChinaMobile,主动权还是在ChinaMobile手里。”
同时,项立刚认为,迫于政府压力,ChinaMobile在移动博客方面要肩负起管理的责任。就像是ChinaMobile当初推SMS、彩信、WAP等增值服务时,他们也选择了与SP合作,当这些业务逐渐壮大后,问题也随之出现,政府不得不对垃圾SMS、欺诈SMS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于是,运营商也不得不把惩罚加到这些违规SP身上,于是,很多SP在治理整顿当中被判以“死刑”。
这是否会成为互联网博客与移动合作的前车之鉴呢?尽管,他们双方的合作前景似乎并不明朗,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移动博客还是互联网博客都要在实践中寻求自己真正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