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SMS(ShortMessageService)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SMS传送服务方式。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一个额外信道来传送包含有文本以及二元非文本的短小讯息,实现信息简单交换的目的。它具有移动性好、收发便捷、趣味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近年来,手机SMS成为人际信息传播的新宠。ChinaMobile2000年开通手机SMS业务,2001年SMS业务发送量是190亿条,2002年飚升到900亿条,2003年则高达1700亿条。手机SMS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秘密的人际交流空间,从真诚的祝福到对社会现象的调侃,SMS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上一道独特的现代文化景观。
手机SMS从其形态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五花八门的手机SMS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也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有调查显示,15-19岁、20-25岁两个年龄群体是使用SMS的主要群体,使用比例分别达到83.3%、89.0%。作为使用SMS的主流群体。年轻的“拇指族”不拘泥于传统语言规范,力图打破语法限制,颠覆传统话语形态,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创造一种独特、新鲜、能准确反映年轻人心态的话语表达方式,展现其独特的个性色彩。对于手机SMS的语言,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顾晓鸣提出“机话文”的概念,认为手机SMS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词汇和用法,形成一种新的话语文体模式。手机SMS从一开始,在语言上已经表现出独特的语体特征,语言风格十分鲜明,具体表现在:
一、短小精练、通俗形象
限于技术条件,目前手机SMS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者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因此手机SMS信息要求短而精辟。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手机SMS语言上最显著的特征。人际间的日常性事务、普通交往用简洁的话语传送,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适应了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随着新浪、Sohu.com等门户网站手机SMS新闻服务的开通,手机SMS以简洁的文字迅速发布新闻,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性新闻事件,例如2003年2月,随着一条短短的8字SMS一一“广州发生致命流感”的蔓延,人们最初认识到“非典”的到来。
通过手机SMS交流类似于人际沟通,语言表达通俗、形象、口语化,但又有别于人际间面对面交谈,发SMS只见其语,不见其人,不闻其声,对方的音容笑貌无法直接感知,这样为了弥补情绪交流的不足,也为了简洁方便,“拇指族”发明了一些符号代替人的面部表情。例如“:-)”或“○e”表示抛媚眼或者舒心的笑,“^:_D”表示开口大笑,“^_<@_@”代表挤眉弄眼,“:-(”表示生气了,“=^_^=”表示脸红了。这些符号形象直观,以符代文,以符代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在使用精练的形式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手机SMS还努力追求情感性,丰富艺术表现力,让人回味无穷。
二、幽默风趣、轻松诙谐
中国人对幽默有着天生的喜好,从古代就流传下来许多俚语、俏皮话、歇后语、笑话。现代人面对竞争压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尤为渴望轻松和幽默,因此SMS中题材最多的是幽默取乐。
手机SMS语言风格多为轻松、诙谐、夸张、机智、俏皮,充满调侃、挑逗、讽刺,又深含蕴意。即使是对严肃问题的讨论,也往往使用随意性的幽默诙谐的语言,不注重文字的字斟句酌。手机SMS分屏显示,设置悬念,内藏揶揄,造成先喜后怒的幽默效果。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看到一些无伤大雅的幽默SMS,会心一笑,妙趣横生。SARS期间人心紧张,一些幽默SMS成了人们生活里味道别致的“调味品”,如《沁园春?雪》的“非典版”:“京城上下,顿失吵闹。吃板蓝根,服维生素,欲与SARA试比高。无宁日,看口罩手套,分外妖娆。”还有李煜词《虞美人》版本:“口罩应犹在,只是面色改。吾辈无病也发愁,每日汤药苦口,几时休?”
焦躁不安的情绪用轻松的口吻来诉说,复杂的生活用浓缩的语言来调侃,出其不意地抖出一个个“包袱”,有一点可笑,有一点无奈,又带着一丝不屈不挠的乐观,这是大部分幽默SMS的特色。例如被称为“中国第一SMS写手”的戴鹏飞写的一条SMS:“老鼠没女朋友特别郁闷,终于一只蝙蝠答应嫁给他,老鼠十分高兴。别人笑话没眼光,老鼠:你们懂什么,她好歹是个空姐嘛!”面对现实,对不太如意的生活进行自我调侃、自我解嘲,这种调侃和取乐不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而是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由衷感悟,是人们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对内心积郁情感的一种释放。
三、委婉含蓄、抒情浪漫
情感类、祝福类信息在SMS中占很大部分,手机SMS让人们在“隐身”的状态下沟通情感,这一点符合东方人的文化传统。东方人的情感细腻、真挚、隐晦,不习惯将喜怒哀乐毫不保留地展示在众人面前,不习惯于面对面表达,手机SMS使人们在一个相对自由和隐秘的空间里倾诉情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传递缕缕温情,这类SMS在语言表达上显得亲切体贴、委婉含蓄,欲语还休,又意味深长,充满神秘感和意境感。例如:“你沐一身晨露,送我一束玫瑰;你披一身阳光,送我登程去远方。如今,玫瑰依旧,人处两地,星月秋风,相思尤浓。”“春,在梅花的馨香中。爱,在沉沉的相思里。”用诗形式营造一种情感意境,在字里行间有中国语言文所特有的韵味和意境,令人浮想联翩,心领神会。
“风是我挥着的手,柳是我低垂的头,星是我关注的眼睛,海是我思念的深情,心在你的影里,伴你去远行。”有些SMS好比最精彩的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对话或对白,或格言或谚语,或文言或白话,或顺口溜或古诗词,词句生动,句式灵活,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意思,语言风格极其抒情浪漫。
四、善用修辞、化用诗词
手机SMS善用修辞手法,短短的几十字中,夸张、双关、反语、比喻、排比、顶真、回环等等,丰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SMS语言更具文彩和生气。例如“对待情人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异性要像夏天般火热”有比喻、夸张和对偶。“盐水漱口、流水洗手,饮水多休、戒烟戒酒,慢跑快走、通风气透,少见朋友、心情莫愁,坚持长久、健康无忧!”是排比,也押韵,语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愿好运像地雷一样,时刻将你踩倒!厄运像流星雨一样,总是淋你不到!财富像垃圾一样,随处可以捡到。”用的是反语,用正面语言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语言表达正面意思。还有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和多义的条件,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昨天真不该请你们吃饭!原来老板说让我负责上上下下的工作不是提拔我,而是让我管电梯!”把某些商标名称或其他专有名词拿来,拈放在有关的词句身上,让二者在意义上融合起来,是拈贴,例如“祝愿你致富踏上万宝路,事业蹬上红塔山,恋人赛过阿诗玛,财源遍布大中华。”
化用诗词写SMS更为常见,把一些家喻户晓的典故、歌曲、诗词重新汇编,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生活内蕴,富有情趣和意境,如“月有阴晴圆缺,好猫也会断线,此事古难全。”用打油诗、押韵诗歌或者填词的方式创作,又别有一番趣味,“网上无计可消愁,聊天解烦忧,忽见美眉在招手,顿首顿首,关掉其他窗口,聊到最后,是一北方老叟,作呕作呕!”(如梦令)“风雨送春归,非典迎春到,已是市场低迷时,犹有口罩俏。俏也不争春,只把疫来报,待到五一休假时,唯有药店笑。”\(卜算子\这些好似信手拈来的填词作品,词句押韵,语言凝练而诙谐,抒发了人们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和感悟,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五、符号多元、文符成趣
SMS作为新兴的文化品种,总会带有某些时代的特征,凸现时代的语言风格和文化风范。早期的SMS服务,主要以控制文本信息为主,现在SMS语言符号更为丰富,包括铃声下载、图片传情等。中文文字、英文文字、指示性符号、数字、图形各种符号杂糅使用,形成文符交叉、交相辉映、相应成趣的形式,是SMS语言的又一大特色。例如“:)笑口常开!☆星星相识!△三角恋爱!→一箭穿心!↑↓出入平安!”“理想的世界=免费电话+免费上网。”文符并用写SMS,表意更丰富、简洁,更显谐趣。
为交流方便,SMS常使用缩写,汉语缩写把SMS中常用的词语的每个字的汉语拼音字母组合,如“pfpf”(佩服佩服),也有英文缩写,如“WRY”(Whereareyou?)你在哪,“FM”(followme)跟我来。也有谐音缩写,如“3KS”表示“谢谢”,“7456”表示“气死我了”。有些语言是借鉴网络语言,如将“东西”称作“东东”,将“漂亮的女孩”称作“美媚”。对传统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改造和变换,有些语言看起来更像一盘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大杂烩,虽然不合规范,但也的确契合了当代人休闲娱乐、游戏放松的心理状态。
在表意符号上,新兴的多媒体SMS完全突破文本的限制,整合了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直观逼真的视觉效果。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未来的SMS语言符号势必更加多元化、多媒体化。
手机SMS语言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SMS由于内容不健康带来语言粗鄙、低俗,不符合传统审美情趣,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改良进化。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语言的变革,语言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手机SMS是在社会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的语体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特征,跟时代特征相吻合,也反映出在大众文化浸润中人们的普遍心态和思想,正逐渐成为新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