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儿童的天堂,我们为什么还要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享受快乐、无忧的童年?我们究竟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的儿子王中王6岁半,在加拿大读小学一年级。他学习小提琴两年半,学习钢琴两年,学习高尔夫球一年半。
几年当中,这三样每天练习。外出旅行会带着小提琴,即使露营也会带着琴在森林中演奏;冬天大风或者下雪的时候,在家里的车库也要练习高尔夫球挥杆;为了挤出弹钢琴的时间,孩子要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加上读书学习的时间,比如阅读、写作和完成学校作业,还有去高尔夫球场的路上时间,6岁的王中王每天在课后的学习时间超过4个小时。
你要问王中王学的到底怎么样,取得了什么突出成绩?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啥成绩都没有,没参加过比赛,没比其他孩子更好,更没显现出天赋和热爱。
你要问孩子和家长累不累,真心累。接送开车是最简单的,难就难在跟孩子一起训练。孩子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一门课当爸妈的要学的比孩子还多,以便当好陪练。学习对我们大人来说还不是难事,更要命的是看着孩子磨洋工、不认真、懒驴上磨屎尿多时的心焦磨烂。家长累,孩子其实更累。学习演奏乐器是全世界最难的事,练习体育又要战胜疲劳和枯燥,反而阅读和写作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放松......
未来可以预见,王中王会更忙。他的小提琴、钢琴和高尔夫脱离了入门阶段,还会面临一个又一个瓶颈和突破;随着身体成长,游泳、足球和其他感兴趣的活动也必然会加入;他的学习压力会更大,数学、科学和中文这些真正的难题还没开始;他开始面临更多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情商的考验,经历友谊、爱情、正义、背板的磨练。想起这些,我脸上尽是无奈的苦笑......
我们到底在图什么?为什么这么逼孩子?加拿大是儿童的天堂,我们为什么还要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享受快乐、无忧的童年?我们究竟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别急,且听大伟慢慢道来。
孩子的培养目标?
教育都是功利的,我希望通过教育赋予孩子很多东西。但我其实并不知道目前的努力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所以我对孩子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更不想限制他的未来。
大学毕业的那年,父亲希望为我安排一个老家的稳定工作,过上铁饭碗的安稳生活,我不想要;在媒体工作了十年,我突然觉得这不是我的归宿,我想要换个行业寻找突破;在熟悉的环境生活了半辈子,我不想人生就这么毫无悬念的老去,所以选择移民,体验未知的精彩......
我不愿接受父母对我人生的安排,我厌倦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我最怕的就是看到自己的未来,那么我又凭什么来安排孩子的人生的呢?
所以,你问我对王中王的未来有什么安排、设想、或者目标?我的回答是根本没有。我没办法对她的未来做出规划,即使规划也很可能是错的。
我想让他未来成为一名程序员,可很多人说程序员是最没未来的;我想让他成为一名艺术家,可很多人说艺术家是最清贫的;我想让他学商科,可很多人说学商科的人最不幸福;我想让他进娱乐圈,可很多人说孩子会学坏;我想让他搞体育,可很他充其量成为一名陪练......
其实,我根本没能力,更没有权利替孩子的未来做出选择。
我现在所有对孩子的教育只出于一个目的,就是让他未来能自己去选择。拥有选择的资本和能力,将是我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那么,他的人生究竟要选择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两个字:快乐。
什么才是快乐?
一说到快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别光说诗和远方,孩子本应最快乐的童年却在无休止的学习中度过,以后的人生还谈什么快乐?
我特别赞同这个观点,孩子不能只学习,平时我们对他灌输的最多的不是学习,而是认真和专注、让每一分钟过的有价值,哪怕是玩。
在买玩具上我们从来不吝啬,王中王大概有30把nerf软弹枪,50套乐高,200辆hot wheels小车,以及各色的玩偶、帐篷、望远镜、变形金刚、工程玩具、电子玩具......最近小朋友们间又开始流行bayblade陀螺和爆丸,买就一个字!
加拿大的小朋友们没有一个缺玩具的,除了家长平时买的,每年的生日派对和圣诞节,收个2、30个玩具很正常。只要有时间,我会陪着孩子一起玩,从Nerf大战、到搭乐高、做帐篷。不仅仅是陪孩子,我也深深的享受其中,仿佛又过了一次童年。
王中王不缺朋友,他有学校的同学、教会主日学的同学、一起学琴的伙伴,一起打球的朋友。这些朋友将会跟他一起成长,成为真正的发小。
王中王也不缺户外活动,每年夏天我们没事就出去hiking、划船、露营,谁让温哥华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户外圣地。
王中王也不缺文化活动,除了学校组织的,我们每年也会带他去看太阳马戏团、迪士尼冰上表演、一些好的音乐剧和交响乐演出。
以上这些都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快乐,但在我看来,真正的快乐还远不止于此。真正的快乐来自努力和付出所换来的回报,真正的快乐来自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这些绝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空谈,而是我的切身体会。我喜欢打游戏,沉迷的时候忘记一切,但过后却无尽空虚;我喜欢电子产品,但没有一样东西的新鲜感会超过一周;我喜欢看武侠闲书,但却一本的完整情节都回忆不起来;我喜欢电影、音乐、视觉的感官刺激,但留下感触最深的作品还是那些发人深思的安静作品......
我能够回忆起来的最大快乐,是我骑行一千公里,风餐露宿穿越法国后的满足感,那实现了我从小的梦想;是靠双手打拼,从一个公司茶水小弟到业务骨干的成就感,那证明了我的价值;是我废寝忘食,努力学习从雅思到移民的知识,一步一步办成移民后的幸福感,因为我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创造了无限可能。
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才让我知道,我能给孩子最好的绝不仅仅是玩具、玩耍、陪伴,我想让他学会并且体会收获和价值的乐趣。
当他站在舞台上演奏古典音乐,享受着聚光灯带来的眩晕;当他可以轻松的打出birdy,享受高尔夫球飞行在空中的畅快;当他可以阅读哈利波特,享受童话世界的梦幻;当他可以未来有很多种选择,而每种选择都是他的自由......孩子会体会到最大的快乐,而最关键的是:这些快乐都是来自于辛勤的付出。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就是这八九分的不如意,才换来一两分的幸福。唾手可得的快乐并不能让人刻骨铭心,真正的快乐一定是付出换来的。这才是我希望孩子真正学到的东西。
专业的才能
我一直敬佩匠人的专业,也相信一万小时理论的回报,如果说当父母的能给孩子留下什么,我不希望是房产和存款,给他一个技能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愿望。
比尔盖茨在创办微软前是全世界上机时间最多的年轻人;乔布斯在创办苹果前拥有大量的机械、电子和美术知识;马化腾在创办腾讯前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版主......
大家都说未来的世界是综合性、跨界和斜杠人才的天下,但这与专业精神一点都不矛盾。你可能会说,大伟这种想法未免太功利了,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专业知识,这跟出国前有什么区别?这不就是在安排和规划孩子的未来吗?
的确,我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但我更不想用自己的“鼠目寸光”去限制他的“无限可能”。现在让孩子学习音乐、体育和阅读,更大的意义是让他懂得如何学习,并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
音乐和体育是世界上最难的学问,但又跟纯学术不一样,都带有游戏的性质,体育竞技在英文中就是game。游戏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即时反馈和打怪升级。游戏中做对了马上会得到奖励,做错了又会得到相应惩罚,所有的结果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反馈。而人生的成长恰恰相反,人生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极大的代价才能获得反馈,或者收获、或者失去......
音乐和体育的学习过程恰恰有些类似游戏,调整了一个动作就马上会收获好听的声音或者更准确的击球,而掌握一个新的技巧又能让表现突飞猛进,反馈更加直观。这也是音乐和体育如此难学,但还有很多人可以坚持下去的原因,就像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一样,你会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提升,只要持之以恒,进步总是看得见的,这也是动力所在。
我总说,音乐和体育是最好的模拟人生,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孩子会掌握成长中的诸多技能,收获经验。勤奋、坚持、友谊、竞争、压力、专注、失败.....
这些人生道理你可以跟孩子说一万遍,但道理谁都懂,大人都做不到何况是孩子。经验一定要是经历过才能获得,道理也是自己实践过的最深刻。音乐、体育、乃至于学校,其实都是人生的试验田,在这里你可以模拟真实人生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而不必付出代价,同时也可以体会收获的快乐。
退一万步讲,哪怕是上述这些大道理离我们太过遥远,孩子从小多学些东西又有什么坏处呢?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拿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教育孩子,我们不也是没学过什么,每天疯玩的长大,而且现在过得也不错。但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过去30年发生在人类社会上的变化,甚至超过了人类诞生起的300万年演化,而教育又何尝不在飞速演进?
我们总是带着戏谑的有色眼镜在看海淀家长,可在加拿大和美国的中上产阶级,培养孩子比海淀家长还要拼。《美国种族简史》里写道,美国的中上产阶级家庭从来不让孩子有闲暇的时间,用各种学习和社会活动把孩子的时间填满;英国的乔治小王子跟王中王同岁,6岁已经开始学习至少15门课程,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计算机,还有戏剧、艺术、体育、芭蕾,连语言就学了三四门;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很多中学,学生的生活中有三个4,每天睡4个小时、喝四杯咖啡、平均分4份......
未来的人类在教育和智力上还将飞速发展,但学习和勤奋是这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甭管是在哪个国家都一样适用。
竞争
移民加拿大后,最初我也以为孩子是轻松的,每天可以像罗大佑《童年》里唱的那样“虚度”。但跟我想的不同,加拿大的华人家庭没有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没有一个孩子不上课外班的,而且一上就是五六个班。孩子们都是多才多艺,身怀绝技,经常身边就出了个空手道世界冠军、高尔夫球国家队选手,射击世界金牌、或者茱莉娅音乐学院的顶级音乐家。
你要问这是竞争的结果?不可否认,周围的同伴压力肯定会造成影响,环境会造就很多改变。但加拿大恰恰又是最不需要竞争的社会,小学7年基本没有考试,更谈不上成绩和排名;孩子只要学业正常保证能够上大学,温哥华本地的孩子上UBC的录取率超过50%,要知道这可是一所全世界排名30多的顶级大学。
我本人也是最讨厌竞争的,竞争和选拔机制往往会让教育失去本来意义,变成淘汰的手段。王中王也并不是最优秀的,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突出的表现。音乐上,有很多6岁的孩子开始参加国际比赛,登上世界舞台,在常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神童”;体育上,王中王练习一年的成果,可能还赶不上别的孩子一个月的训练;学习上,班级里有孩子在学前班就认识几千个单词,可以阅读大部头的书籍......
我反而一点都不着急,真心希望孩子可以慢慢来。这不是在说漂亮话,我心底是很自信的。
第一,这个社会给了孩子太多的保障,他有太多的教育资源,可以学习和体验他喜欢的一切事物。未来哪怕他选择做最普通的工作,在餐厅刷盘子或者酒店打扫卫生,他也能养活自己,甚至过上舒适的生活。他更不用为我们养老或生病而操心,免费医疗、社保养老再加上我们的积蓄,他没什么后顾之忧,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第二,我们对他没有所谓的期望,即使现在很努力的在学习音乐和体育,我也从来不奢望他成为世界顶级。不是因为天资不行或者外界条件,我不信这些的,而是我真心不想他过那种生活,世界顶级意味着要放弃所有其他生活,孤注一掷。每一个“世界顶级”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恼。我不想让孩子过那种追求极致的痛苦生活,做一个有价值的平凡人,或许快乐更多。
第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孩子获得的不仅仅是某一项技能,而是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的能力。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一定是个社交高手,一个顶级的科学家很可能也是个出色的管理者,一个成功的商人也必然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
培养孩子一定是功利的,可我又没啥特别明确的功利性。我就是抱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身边有父母关爱陪伴、从小懂得付出与收获、习惯了坚持和努力、见惯了挫折和失败的孩子,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