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退休人士来澳洲养老定居,澳洲政府设定了专门养老的退休计划,其实,已经在外国定居的子女们都会面对"如何养老"这个问题,随着父亲母亲年纪越来越大,是回国照顾他们,还是将父亲母亲接过来养老,心里很是矛盾,独生子女抛下父母在外国生活到底是不是不孝,移民子女的父亲母亲在中国退休后,在美国又能享受到怎样的养老福利呢。
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出国的时候,我当年已经二十四岁了,那个时候面对的问题只是成家立业,还没有琢磨赡养父亲母亲的事,但是过了几年以后,心里也产生了矛盾,父母在,不远游,我是不是应该在家照顾父亲母亲,回家虽不见得有多大的出息,但守着父亲母亲,心里也安稳。
因为"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叫做,游必有方",我心生感激,感谢他们愿意给我几年独闯的时间,让我为自己的人生而成长,其实,重视血缘亲情的国人们还是最重"孝顺"的,然而,孝顺是一种思想与认知,和是不是独生子女没有什么关系,和距离远近也没有什么关系,和养老方式也没有关系,就拿我好友的亲戚举例。
他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娶妻生子,对妻儿可谓是宠爱万分,却要仰仗父亲母亲的天天帮着做饭收拾屋子带孩子,才能把这日子过下去,自己说是天天忙的没时间,要在外头赚钱,却还把老妈的工资卡"借"了过去再也没还,老妈想出去旅游还要看儿子的脸色,眼下,小两口又准备生二胎,不用说,肯定还是要老母亲帮着带,这可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典型了。
要说孝顺父亲母亲,这份"孝"与"顺"是体现在拿走老妈的银行卡上,还是让老妈伺候一家人的吃喝用度上,就算是人在父亲母亲的身边又能怎么样,父亲母亲年纪大了,仍在为子女甚至子女的下一代奉献和牺牲,压根儿没机会安度晚年。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都这么想,趁父亲母亲还能动弹,帮我把娃带大,等父亲母亲动不了的时候,才能换我来伺候你,用养孙子来换取终老时子女的孝顺,如果有一天,子女的思想与父亲母亲的想法产生了冲突,子女的“不顺”就变成了"不孝",所谓「孝顺」,此时不过是父亲母亲对子女情感的道德绑架。
任何的父亲母亲能够安心养老的前提就是子女能够过得好,独立,并不是选一必须弃一,国外的月亮不见得比中国的圆,所以,千万别为了和儿女团聚而倾尽身家的奔赴国外,实际却是继续的当牛做马,老无所依,所以,儿女的孝敬是儿女应当给的,能兼顾家庭的生活,房贷,和父亲母亲养老吗。
我希望我能照顾好我的健康,她则在自己还能动弹的时候,帮我带带孩子,我很希望看到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有所安排,但我仍然要尽到自己对他们的职责,所有理性的父亲母亲们,都不想做个毫无价值的拖油瓶子,而当他们老了,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子女的赡养是天经地义的,如果父亲母亲和子女住在一起,有几个老人是不需要为子女做家务带孩子的.
比如我只会工作,或者说在工作中能体现自己更多的价值,那我就选择工作和照顾孩子两不误,所以,成年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知道,无所谓的两全其美,必须有一方得做出妥协牺牲,你想要父亲母亲帮忙带娃,就要容忍隔代人带娃方式的不同,你想要和父亲母亲住在一个屋檐下,就要容忍两代人生活方式的冲突。
你想要西方互不干涉的自由主义,就要以更妥善的方法把老爹老娘安置好,你想要留在国外发展而父亲母亲故土难离,你就要有足够的资本和时间,勤于奔波在两国之间,让父亲母亲安享晚年是每个子女的最大梦想。
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都选择为父亲母亲办理父母移民,从而可以和父亲母亲早日在澳洲团聚,所以,什么样的养老方式,才是为父亲母亲和为自己最好的选择,西方人的家庭观是"小家庭"观,养老,是个人与社会的事,以澳洲为例,在所有人都是独立个体的前提下,你存的养老金总体来说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在与伴侣共同生活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而若是后代尽孝的话,实际是在帮政府的忙,还会受到嘉奖。
而中国不同的是,养老是家庭的事,是整个社会保障和支撑,我更赞成“同城养老”的模式,子女应该争取和父亲母亲至少住在同一所城市,我们都需要时间,我们都舍不下为儿女鞠躬尽瘁一辈子的父亲母亲,那就只能找到一个折中点,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子女最应该把父亲母亲接过来才对,生而为人,要知恩感谢,尽到责任,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