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学路上》自3月22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全国首映式以来,在山东引起了一场收看“风暴”,许多家长利用周末带着孩子去观看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孩子的求学经历。济南五中的同学们是《上学路上》的第一批观众,这些和电影中的王燕同龄的孩子,从心理上认同了这部儿童电影。济南五中初一六班的成璐同学告诉记者,《上学路上》讲述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这部电影的故事并没有像以前的电影一样让我们流泪,而是不落俗套地从幽默的场景入手,反而更能引起十几岁的孩子们的兴趣。
3月22日晚,《上学路上》在山东大学为大学生放映一场,随后电影主创人员受到了山大学子最热烈的追捧,一位来自宁夏的山大女生,眼含热泪表达了她对《上学路上》的观感:“我的家就在西海固地区的固原,我觉得电影拍得非常真实,西海固就是这样贫穷。我们家乡的女孩子有很多真的跟电影里的一样,十三四岁就早早地嫁人了。因为贫穷,很多孩子很早就失学了,西海固有同学们怎么想都想不到的贫穷,感谢你们接受我们的贫穷!”
近几日在济南的电影院内,有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去看《上学路上》。带着孩子观看《上学路上》的林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东西部经济水平有差距,但我还是不敢相信西海固有电影中描述的那么穷,那简直就像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20年前我生活在农村,那时的农村也比电影中的生活水准高,编导是不是夸大了西海固的贫穷?”不过林女士还表示,自己对电影中王燕买圆珠笔的情节感受很深,因为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买支笔也要有很大的勇气,这个情节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自《齐鲁晚报》发表电影首映式以及相关聚光报道后,每天都接到大量的读者来信或SMS,抒发自己的观后感。面对巨大而真诚的观众和读者反馈, 《齐鲁晚报》当即决定3月31派出文化记者奔赴电影《上学路上》原型地点宁夏西海固,连续发回系列报道。报道中对西部儿童生活和求学过程的艰苦现状的真实反映,在电影热映的同时又引起全省更大的反响。 “西行漫记”系列报道刊发后,众多热心读者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的方式表达捐助、助学支教的愿望,有的读者已经投入了捐款、汇款的爱心行动。每天晚报文娱中心热线不断,许多被感动和触动并要求捐款的热线电话、邮件都造成了邮箱爆满、热线“占线”、邮件“塞车”。
鉴于此,由共青团山东省委、《齐鲁晚报》和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的“牵手西部——志愿助学支教服务接力”计划已经正式启动。一部电影引发的山东人民爱心捐助西部的孩子完成学业的活动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