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拍伟人传记片是件不讨好的差事。太主旋律得不到市场认同,偏于戏说,在审查上又会遭遇专家的质疑。带着这样的忐忑,有过拍摄《孔繁森》成功经验的导演陈国星接下了电影《陈云》的拍摄任务。该片的艺术总监陈凯歌又为影片找来了曾与其合作拍摄了《十分钟,年华老去》,顾长卫新片《孔雀》的掌镜杨述,力图借二人之手打造一部超越一般概念的伟人题材的影片。
昨天, 前往《陈云》在沪上最后一个拍摄景点,位于静安文化宫内的一个表演厅。那场戏表面上,“陈云”要在那里宴请当时上海工商业界的名人,私底下,“陈云”正忙着从外省调运粮食进上海。
让毛主席在十三陵席地而眠
在影片《陈云》中,导演陈国星大费周章地在历史档案与照片中搜索,希望能在影片中出现一个更人性化的毛主席形象。“非常惊喜地被我找到一张照片,打破了历史上所谓毛主席没有去过故宫的说法。我就此安排了一场戏,毛主席站在故宫的城墙上,看着断壁残垣的故宫,脚底下是陈云的急电,关于是否要发行4亿国债。这样的情境下,毛主席想到了李自成。他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李自成。但是,他现在恰恰要做一个艰难的决定,是否应该向他刚刚努力解放的农民兄弟伸手要钱。”
在不虚构历史的前提下,陈国星努力做到让伟人平民化。“我们要把高高在上的伟人‘拉’回人间来。”为了在影片中扎根这样的理念,摄影杨述将拍摄毛主席的机位设定成侧面的,平实的视角。最让杨述与陈国星“得意”的是拍摄毛主席在十三陵上席地而眠。“这也是从一张历史照片上产生的灵感,”陈国星告诉记者,“日理万机的毛主席也有疲惫的时候,在十三陵一片空地上,毛主席打着赤脚,身下是一方毯子,旁边还放着一张中国地图。而身边的人守在四周,围着熟睡中的毛主席。”
导演、摄影充当替身
据摄影杨述介绍,陈国星除了是影片的导演,也是《陈云》中最多镜头的配角。找不到专业的群众演员,但《陈云》又要求有多场群戏。无奈之下,陈国星客串起各种角色。“因为群众演员没办法理解节奏的把握,常常在镜头前乱走一气。”关键时刻,陈国星迅速地在镜头最前面露一个虚化的侧影,而杨述的镜头很自然地跟着这个“群众演员”跳出了前一场戏的拍摄环境。
“陈云被暗杀那场戏,导演是那个杀手的替身,我是给杀手递枪的那个演员的替身。”无法准确领会导演所谓“交枪——停顿——迅速射杀”,陈国星与杨述商量后,决定脸部特写还是那两个演员,而手部特写则由他们二人完成。
一方面对自己与导演在表演方面的联手表现得得意,同时,杨述却无奈自嘲这样的行为是“运用智慧堵窟窿”,“资金还是不够,连车墩的农民群众演员我们都用不起,只好到更周边找。”导演陈国星也有类似的抱怨:“我敢说这个影片是主旋律题材中,有大创新的制作。但是资金方面的限制,你会看到影片开场很宏伟,但到后半段就渐渐弱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