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这三个字叫人即时想起的就是拉登、塔利班政权、恐怖袭击、反恐,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把她联想到电影去;而事实上在过去的十一年,她从没生产过一部电影,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因而亦无从得知。正因为这个缘故,导演薛迪巴麦抓紧了时机,当塔利班政权宣告瓦解的同时,他走到阿富汗去,以真人真事尝试把她的面纱揭开,拍了出《掀起面纱的少女》的电影。
电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拍摄,虽然获得爱尔兰、日本和阿富汗三个国家集资支持,但资源仍然有限,甚至可以用匮乏来形容。戏中的声轨和画面都出现不协调现象,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影片获奖的机会,《掀》片成为零四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零三年法国康城国际电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影片、金摄影奖及年青导演奖。另外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至韩国等国家级影展上,分别获得大奖,证明影片的意义比技术来得更重要。
《掀》片不单掀起了阿富汗的面纱,同时亦揭开当地妇女苦难的一面。电影由一群蒙着面纱的妇女为争取独自上街的权利进行示威,遭到镇压开始。这个作为人的基本要求,对阿富汗的妇女而言却是遥不可及,她们往外走都要蒙上面纱,还要有男性同行,否则便真的行不得也哥哥。
戏中主角是十二岁的奥萨玛,父亲在战争中不幸战死,为养活一家,她的母亲不得不同意让她女扮男装出外谋生,可惜最终都被发现,引发而来的命运谁也想不到可以是那样凄惨的。导演利用电影反映了谁都没权利去决定一己的命运,活在魔爪下的都只能苟且偷生,前路是没有的,唯一可拥有的就是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