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计红
一位来沪打工的白领单打独斗开出黑名单网,让求职者“大众点评”自己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黑招”。其中“上榜”的超过300家公司黑名单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黑色借鉴书”,同时也让有类似遭遇的大学生前去一书求职不快。然而,尽管把黑心企业的“罪行”揭发出来让人酣畅,但法律界人士告诫学生和网站创办者,应尽量规避可能带来的侵权风险
。
这家直接以“黑名单”拼音命名的网站,最近正成为求职中的大学生屡屡光顾的网站。记者在复旦大学BBS上看到,该网站已经被学生贴上论坛,建议大家求职时去看看,回帖的同学都以“好”和“赞”,表达了对该网站的赞许。
记者登陆这家网站,在长长一摞的黑名单里,上海已经有超过300家公司上榜。求职者揭发“黑招”也有统一格式,包括了公司的具体名称、办公地址甚至联系电话。而网友所炮轰的“黑招”最多的集中在公司还没开始面试就收取各种费用;其次则是遭遇信息泄露,屡屡被未投过简历的公司骚扰。
为了证实黑名单真伪,记者按求职者提供的不良公司电话联系了几家公司,一家在四川路上的投资公司负责人坦言,已经看到公司上了黑名单,网友具体“揭发”的内容可能因双方沟通不当造成,他会去寻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学生无奈应聘不时会中“黑招”
事实上在当下企业掌握话语权的求职旺季,企业的“黑招”总是令大学生们束手无策。最近来上海找工作的东北大学学生沈建(化名)就很无奈地告诉记者,他曾经参与多家公司的网申,可莫名其妙却招来了不少保险公司招收保险推销员的电话,因为其使用的是外地手机,接听此类电话的漫游话费普遍超过100元。而据记者了解,“黑招”在本市一些大学也确有踪迹,其中最普遍的还是虚假招聘。记者昨天看到,在“开列”黑名单时,一名学生就讲到,自己受骗的公司曾经还是经过学校筛选进入校园招聘的公司,但到双方接触后发现对方纯粹是自我广告一番,并无招人之意。
因此,这份已有300多家公司上榜、数量依然在增加的黑名单,不仅引来了大学生借鉴的兴趣,也有不少人开始借助这个平台公布自己的“前车之鉴”。
创始人心语不想赚钱,只想给求职者提醒
除了信箱,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这一黑名单网站似乎在创办时就欲“隐姓埋名”。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该网站的创办者冷先生时,他的回答证实了记者的猜测——“网站上揭人家公司的短,可能会有人找上门来”。这位自称在上海一家公司做技术支持的工薪族坦言,毕业已有一年,因为有朋友中过“黑招”,于是独自创立并维护着网站。他说:“我并不想赚钱,只想让求职者不要重蹈覆辙。而且自己也在网上申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前不久有企业写信来说求职者的言论不太客观,我也赶紧撤下了投诉帖子。”
专家意见若侵权网站脱不了干系
主观意愿虽好,但法律专家还是告诫开列黑名单者以及网站创办者要注重自我保护。
中国劳动争议网劳动保障咨询顾问苗其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开办网站应该说纯属个人自由行为,只要其中不涉及违法内容。在黑名单网站中,众多求职者的揭发如果属实,那其给求职者、特别是那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若网上的信息虚假,尽管创办者申明一切信息与其无关,但网站作为不实言论的媒介,也逃脱不了侵权的干系。“前一阵子,有个网站曾刊登了大众点评某饭店口味不佳,结果被一家饭店告上法庭。”苗其巍说,“我看了网站有些帖子,纯粹属于牢骚之语,可能会有侵权的风险,因此除了发帖者自律外,如何保证黑名单上的信息属实,对网站创办者来说的确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