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姜奇平:后现代主义的网络阅读象下里巴人狂欢
网友【老编】 2006-12-04 15:33:51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网络时代的阅读更象是一场下里巴人的狂欢

红学热是继超女现象后又一出专家与网民意见相左的社会喜剧。这一轮的红学热,是由刘心武大话红楼梦引起的一场围绕《红楼梦》的收视热、出版热和网评热。一些专家认为刘心武一系列“非典”表现,“违背学术规范”;而74.69%的网民则站在专家立场的反面,认为红学是公众共享空间。

我认为在这种现象背后,有一种特别的意味,反映了文化领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摩擦。我把它理解为是一种社会转型冲突。网络兴起后,以文本和专家为中心的现代性范式,正转向以大众和阐释为中心的后现代性范式。超女、红学热暴露了发生在适应与不适应之间的现代化摩擦。

下里巴人的红学

刘心武对红学的诸多贡献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创立“秦学”分支这一条。他考证出一个惊人的线索: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有很大可能是被废太子的公主。红楼梦中贾家(以及现实中的曹家)的兴衰,与康乾时期的皇位争夺休戚相关。“无端”显赫的秦可卿就是反映这一矛盾的线索。其中有一些内容确实很有道理。比如刘心武认为给秦可卿看病的医生张友士,“友士”是“有事”的谐音。按《红楼梦》“真事隐、假语存”的起名习惯,这可说是一个有根有据的发现,就是专业红学家也不能轻易驳倒。

我和大多数网民一样,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红学家对刘心武有那么大意见。按说,刘心武研究红学作为一家之言,尤其是在秦可卿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引起了全社会对红楼梦的再次大规模关注,作为红学界,应当高兴才是,起码应当容纳。怎么不以为喜,反以为耻呢?想来想去,可能真实原因,还是在所谓“规范”上,道不相同,不与为谋罢。

传统时代,有传统时代的范式;网络时代,有网络时代的范式。这一次,网民与刘心武在范式问题上共鸣了一把。而且在我看来,是一种深层共鸣。有的红学权威,在得罪刘心武的同时,可能没有想到,他们也深深得罪了网民。因为权威的言下之意就是下里巴人没有资格搞红学。而网民正是这样一群下里巴人,他们不认为只有专家可以谈论红学,而认为《红楼梦》是大众话题,红学是公众共享空间。

网民形成这种共识,往深去想,代表着“解构专家”这样一种共同意志。这不是一种偶然冲动。不管网民自己意识到没有,解构专家实际是以后现代主义对本质主义的解构为思想基础的。专家往往代表对事物本质的专业认识;解构专家既是针对本质,也是针对专业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就成为一个比事件本身更有意义的话题。

就我个人而言,对刘心武的红学观点并无特殊偏爱。除了对他研究秦可卿的成果,觉得大受启发外,其它的或者印象不深,或者不太认同。这里只是想对后现代的一般话语权利进行一些辩护。

解构专家

所谓解构专家,就是一种否定权威的立场。在刘心武解红楼这个案例中,刘心武之于红学权威,一般网民之于红学家,就处在这种解构关系中。这种解构,触犯了传统的教条,也显示出了后现代的新规范,因此显得十分典型。

1、解构“以专家为中心”的范式

红学家指责刘心武的一条重要理由是─他不是专家。言下之意,刘心武如果写小说,不管他写得好坏,都是正当的;而刘心武谈红学,不管他说得有没有道理,都是不正当的。从互联网的观点看,这是一种非常无理的指责。按照这个逻辑推理,所有网民都不能超出自己的专业发表系统的意见,推而广之,所有人都只能安于社会分工。这是一种不符合现代化潮流的传统观念。

以专家为中心,只是这二三百年工业化阶段中存在的典型文化意识。它隐含的前提假设是─专业化分工先于全面发展。这里的“先于”,是指“价值优先于”的意思。其实,专业化分工的倡导者斯密、李嘉图也不过是业余经济学家,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创造了专家产生的条件。只有在工业化状态,才使专家这种片面发展的人,得以“大规模、批量化制造”。

从未来学观点看,社会以专家意见为中心这种畸形现象,将会随着人的全面发展而趋于弱化。刘心武固然是一个小说家,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了一个红学家、美学家或其它他想成为的什么家。这个道理对一般网民也适用。网络上多次重演非专业人士战胜专业人士的事件,这种事现在不是开始,将来也不会结束。历史地看,在前现代状态,人们的专业化意识并不发达。老子、庄子不过是“业余的”,这不妨碍他们超过一般专业哲学家。而在后现代状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和知识融合,将取代人的专业异化。妄言专家意见一定高于大众意见,将不能适应这一趋势。

2、解构“以文本为中心”的范式

对刘心武的又一指责,认为他有许多地方牵强附会,是在搞“六经注我”。我以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确实,如果按传统观点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侦探学确实有点“强解”或阐释过度的味道;他对红楼梦人物的理解,在许多地方,有拿现代人的思维往古人头上硬套的嫌疑。

最典型的是刘心武以“刚、烈”解妙玉,实在过火太甚。妙玉本是弱不禁风的画中人物,刘心武偏把她写成董存瑞式的英雄。我以为这与刘心武的个人特点有关。以他独特的审美取向,他似乎把南方古代淑女想象成了北方现代女将。实际上,《红楼梦》作者写女子,并非从是非善恶着眼,而是当作道法之自然的象征,成为与男子社会对比的参照系。作者“无才补天”,迫走江湖之远,遂恶庙堂之高,进而上升到认为所有远离自然的社会现象(四大家族)、社会代表(男人),都是没有价值的,应彻底否定的,凡社会(男人)所有相,皆应自然(女人)化为“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很符合曹雪芹长辈入世经营织造,出世寓于寺庙的生活经历。从这个主旨看妙玉,怎么会象刘心武写的那么认真入世,与人做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呢?

网络时代的阅读,是多元化阅读。意义是在文本与读者的对话中生成的。一元化的文本,顶多只是充当语形角色的符号而已。每个网民,都有“六经注我”的权利;每个人,都不能剥夺别人多元化价值表现的权利。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4 15:33:51  回复

回复/评论:姜奇平:后现代主义的网络阅读象下里巴人狂欢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14.134.46, 2024-11-02 08:34:10

Processed in 0.44811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