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福军
【eNet硅谷动力特稿】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互联网带给了人类工作、生活等方面众多有利性变革无庸质疑,不胜枚举,然而也引发了许多技术网络化后的不和谐。君不见网络色情黄毒日甚,网络欺诈侵权花样层出不穷,网络病毒、网络犯罪的形势更是日益严峻,如果说网络侵权犯罪还有法可依,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法律、道德
手段给予规治调整的话,那么如今“风靡”全球的网络上瘾综合症的势头与危害则与当年物理世界中的非典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5年11月22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了中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其中以覆盖面极广的调查范围与访谈样本为基础,得出了令人惊讶与忧患的数据。《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网民网瘾比例已高达13.2%,其中,初中生达23.2%。以此估算,全国1650万未成年网民中,就大约有近245万青少年沉溺网络不能自拔。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1亿,而网络上瘾综合症是一个全球性网民话题,而非仅仅针对青少年网民。也就是说如今的《报告》只是显示出了中国青少年网民的患网络上瘾综合症的比例与现状,而非对中国整体网民患网络上瘾综合症的一个概观调查,整体网民沉溺上瘾的状况只会比这个调查数据严峻。
各界针对网络上瘾所推出的方子不可谓不少:陶教授的心灵式访谈治疗、北京上海许多研究所的所谓物理疗法、主管部门的防沉迷系统的技术治疗、无奈家长对孩子的牛肉炖皮带的暴力治疗、全民签名发誓远离网吧甚至网络的运动式治疗、甚至是亲人以死来企求唤醒沉溺者的精神震撼式治疗,但结果是这些“屠龙刀”,“戒除术”似乎都对沉溺者起不到太大的正面引导与警示作用,一时间网瘾成了无药可治的“网络非典”,箩筐似的综合治疗法无奈再一次成了舆论与专家口中的“良方妙药”。
在此笔者并非医生、也非心理学教授、更非技术心灵拯救的高手,而仅仅从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以《报告》中一些似乎无甚联系的数据中思考网络上瘾缓解之策,请注意是“缓解”而非“杜绝”,毕竟网络上瘾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时代的综合症,是时代病,不可能出现所谓的“杜绝”,充其量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将其危害控制在人类和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无为之治”可取否?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老子》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可见“无为之治”的思潮历史源远流长,有人将其用在治国上,有人将其套在企业治理上,当然也会有人将其消防在疾病治疗上。那么针对网络上瘾是否可以采取这种策略呢?是否可以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任其自生自灭呢?其实持放任态度,认为对网络上瘾者不用大惊小怪观点的人一直都大有人在。
而《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年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30-35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2%)最低。年龄是任何生物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人从出生起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走向成熟与衰败。从生理、心理、自控力的角度来分析,这种随着年龄增长患网络上瘾比例逐渐减少的趋势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年龄会最终让患网络上瘾的人退出迷局?
其实不然,首先《报告》中所得的网络上瘾随年龄而比例逐渐减缓的趋势是一种静态趋势而非动态,只是告诉我们年龄大的人比年龄小的人,成年人比未成年人更不容易沉溺网络患网络上瘾综合症,而非证明某青少年网络上瘾者能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自发摆脱这种症状,毕竟该《报告》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报告,而非历史性的纵向报告,否则也不会仅仅只用不到半年的调研时间就发布报告结论;其次,年龄越大的网民患网络上瘾的比例就越低并不是指他们就不会患网络上瘾,只是一种比例缩小趋势而已,总不能因为患该病的网民少就对这部分网民不重视,不给予他们治疗吧?连《报告》本身也认为:网瘾是一个暂时性的过渡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瘾群体会进入平衡期。
可见,无为针对的是有为,两者并非矛盾,正所谓该出手是就出手,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针对网络上瘾,企图通过放任与一无所为而达到根治的目的不过是白日做梦。
性别、职业、学业决定论?
中国的母法宪法明文宣布: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依法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不承认特殊公民。该宣言式的规定揭示了一个政治法律真理,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用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却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网络世界是与物理世界对应的场域,也就决定了其参与者即网民必定是具有不同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的网民,而这些不同与网络上瘾治疗之间是否有关系?是否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些反思?《报告》显示:根据调查在性别差异上,男性青少年网瘾比例为17.07%,女性则为10.04%;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患网瘾的比例为21.%、职高学生为20.5%、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高中生的比例则比较低,分别为9.1%、和10.1%。
从性别上来说,男性网民通常上网多集中在游戏、聊天等互动性较强的网络项目,而女性网民则多集中在聊天、看电影、查资料等小资情调色彩过多的网络项目。而这也就导致了男性青少年的网络上瘾比例竟然比女性高出7个百分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根本原因就是互动性较强的网络项目比如网游具有极强的致瘾性因素,我们知道国内流行的网游多属于沿袭版的韩流游戏,其中打怪升级的森严制度不断的抑郁性心理迫使网民不断的参与其中获得自身企图获得的地位与尊严,一旦中断则会造成前功尽弃;而小资情调色彩过多的网络项目则不同,它可以随时中断,电影可以DOWN下来慢慢看,聊天方式也可以不仅仅局限在网络一种,可以用其他方式随时替代弥补,不会让参与者产生太多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