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学母亲和她华裔二代女儿的故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
在迈入成年伊始的年龄时,她们又经历着怎样不同的人生?
“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有他们的幸运,但人生最基本的考验,他们照样要经历,并不因为出生在美国就拿到豁免权。”这是一个有着诚挚情感和思考的真实故事。
女儿22岁了。一般人不认为22岁很重要,但我的22岁很特别,因为那年正是我大学毕业来美国。
今时不同往日。
“22岁的时候,我从中国来到美国,提着两只箱子……”
“我知道,我知道,口袋里放着10块钱。”刚起了头,女儿已经打断了我,看来这个故事她已经听厌了。
但其实,我口袋里不止10块钱,具体数目记不清了。
当时办护照签证不是一般地困难,来到学校已经开学半月有余。
一走进系主任办公室,他秘书就递给我一张500美元的支票:“迟到半个月的薪水。”
我颤抖的接过支票,差点晕过去,因为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当时就连我父母,都不曾把这么多钱攥在手上。
从改革开放后赴美留学兴起,留学美国让我真的开了眼界,起初,我到过美国的海滨,也去过美国的乡村……看过之后,不得不承认确实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22岁那年,出国留学又是人人羡慕的阳关大道,心中虽不是没有恐惧和忐忑,却被兴奋和骄傲抢了风头,那种感觉像把一颗药丸用糖衣包好囫囵吞下。
只是现在再回头想一想,才暗暗佩服自己当年的勇敢。
一个从没出过国,一个没有微信和视频电话的年代,单枪匹马闯荡一个语言文化都不同也没有任何亲人朋友的陌生国家,这一行为在当时还是很需要心理建设的。
当年的留学生活非常朴素,从住处到教室,再到实验室,几乎是一条固定的路线。
平常也没有什么业余消遣,顶多几个同学好友聚餐一顿,生怕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力争多学东西,总像憋着一股劲儿。
学习上一定要比国外学生成绩好,实验也比别人更加努力。
我想起女儿20岁那年和我的一段对话。
“暑假时我想一个人去欧洲旅行一、两周。”
“好啊。”
“真的吗?你真的愿意让我去吗?”
“当然愿意。一个人的旅行,多有意思。注意安全就好。”
女儿满意地笑了。她经常拿这样的问题来考我,不过这一次她是真要去,虽然我也十分担心她能否独当一面。
而我心里说,比起父母当年送我出国,这算什么呢?
女儿的22岁跟我的确实不一样。
她出生的医院离我们现在的房子不过十分钟路程;她唯一一次被当成外人,是和朋友去摩洛哥旅行,街上的当地人冲她们喊“中国人!”的时候;
她大学毕业后的落脚点固然在我看来离家太远,却也在国境线之内。
她精心挑选和布置自己的公寓,窗外是曼哈顿的天际线,门口是喜欢的餐厅、咖啡厅。
她每天像个地道的纽约人一样坐地铁去上班,下班后跑步、练瑜伽、读书、逛商店、会朋友。
她的生活就是一个平安富足的社会里的年轻人的生活,平淡无奇,却星星点点都是她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的小确幸。
但我虽然羡慕她的安逸,却知道我们也有自己的幸运。
赤手空拳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的家园,这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们吹嘘的自豪经历,她们这一代是没有的。
一个人通常要有一百年以上的寿命,才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慢慢地跟着历史的脚步走进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社会,而我们只花短短几十年。
之前在安徽参观看徽派建筑,看到一些小村落的旧家具旧摆件,我还跟一起去的同事说
“这样的屋子我小时候也睡过!”
他们都很惊讶,但我说的是实话。小时候去乡下,睡的就是这种床,只是还不如这些家具精致。
我还用手指蘸上草木灰粉刷过牙,跟舅舅去井里打过水,看到乡下的茅坑也不会大惊小怪,而是有从容不迫、安之若素的大将风度。
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都让我的人生经历更丰富。
每一代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在时代、地点、社会变迁这些庞然大物面前也只能低眉顺眼,自叹不如,否则难免像蚍蜉撼树。
但好的生活也以多种形态出现,这跟托尔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同。那些能看到自己生活独特优点的人是幸运的。
闯荡也好,安逸也好,自食其力也好,坐享其成也好,各有各的妙处。
但不管外在表现形式如何不同,每个人的生活又有共同的内核。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生存之余都渴望爱和温情,都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又都会屡遭挫折,人活着就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情绪与境遇。
有人说,之所以把自己连根拔起,移民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人生。
但我当年提着两只箱子来美国时完全没这个想法,因为我连男朋友都没有,不要说下一代的人生,这完全不在我的计划中。
但不得不承认,因为来到美国,我的孩子确实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但国内发展迅猛的这些年,当年没有像我们一样背井离乡的人,如今也把孩子送出来。女儿也经常说:“我真高兴你来了美国。”
其实她没想明白,如果我不来美国,并不表明我们这个家会原封不动搬回中国,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她都是未知数。
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有他们的幸运,但人生的考验,他们照样要经历,并不因为出生在美国就拿到豁免权。
我们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让他们的人生有好的开端。但成熟,还得他们自己来;人生的道理,还得他们自己领悟。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放手,让他们自己慢慢长大。
22岁的时候,我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我年轻有为,前程似锦,人生像一块展开来等着浓墨重彩地涂抹的画布。
当然有些梦想没有变成现实,这并不奇怪。这就像陈凯歌的《妖猫传》所表达的幻与真,电影里杨贵妃面对生死时仍旧从容,不计较那些残酷与现实的瑕疵,对她来说无论真实虚幻,有一刻是真实存在就够了。
人生也是不断杀死梦幻的过程,但不同的年纪就有不同心态,人应该接受每一个阶段不同时期的自己。
22岁的时候,我也辉煌过骄傲过,也贪图过许多虚妄的事物,当然也做了一些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事情。现在依然有很多浮华萦绕身边,但我只想把所有精力都守着现在这份美好的平静。
女儿的22岁看起来也充满希望,也有充满挑战。她有时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走哪个方向。我想走过去帮她一把,但想到自己22的时候不一定有她的判断力,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是让她自己来吧,每个人的22岁都应该自己度过。不管机缘祸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寻又不断顿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