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读者朋友看过《战狼2》这部电影,讲的是当年中国也门撤侨的故事。当影片中的也门华侨拿出中国护照时,背面那几行鎏金大字——“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着实令人热血沸腾,也无不反映了中国国力的强大。
而护照这种东西并不是当代的产物,早在19世纪西方列强开始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时,护照就已经诞生了。当年清政府为了紧跟世界潮流,也搞了护照这种东西,那么,对于国力孱弱的清政府,其护照上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说起古代的“护照”不知道您了解多少?很多朋友可能在《西游记》中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幕,就是唐僧拿着唐太宗给的通关文牒在西行路上也是化解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要知道,唐朝的时候,国力兴盛,其他国家都臣服于唐朝,那这个通关文牒其实也算得上是古代的另一种形式的“护照”吧。
那么在古代,出国怎么办?是不是大摇大摆就可以随意出国呢?当然不可能的,清朝中叶之前,中国并没有护照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清朝确实是一个比较鼎盛的时期,但是由于乾隆皇帝一直都认为本国是无比强大的一个国家,不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所以在他当皇帝期间,国家基本上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成为了一个封建的王朝。
后来由于各种内在的原因,导致了清朝和当时的世界完全脱轨,外国人最后是用枪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无数的列强入侵,使得当时的清朝国力变得无比弱小,那这个护照自然也是用不上了。那在古代,真正意义上的护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答案还是清朝!
准确地说,在清朝中期之前中国都是没有护照这个概念的,但是那时候对出国的管理也是相当严格的,一方面国家需要限制劳动力和兵员的外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控制敌对国的谍报人员的渗透。所以,在古代出国同样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到了后来,当外国人慢慢进入中国后这个护照也就慢慢形成了,清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咱们当时不用护照来检查外国人的身份,但是中国人去别的国家搞不好没有护照就要被扣下了。
因此,到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人赴国外旅游或务工时,都需要政府发放的身份证明,这其实就是早期的“护照”了。中国第一本护照是在1689年出现的,是由清政府发放的“信函式集体护照”。这种所谓的“护照”以文字及信函笼统内文,描述赴外国的中国人的身份信息,这种护照形式一直延续至1839年。
1840年以后,清政府开始授权驻在中国境外的外国领事馆或海关,为中国人发放形式不一的护照,这是“单人单纸”形式的中国护照的成型。种类大约有“游历护照”与“华工护照”。之后,护照颁发制度渐趋正规。颁发机构除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外,其他各国驻清朝的领事馆都可以对中国人发放。
从光绪年间的中国护照来看,护照后印的文字为:“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查验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
虽然在那个时候,清朝国家贫弱,备受列强欺凌。其他国家在看到这个护照的时候,是否选择放行其实不会因为这27个字便有所改变,但护照上的内容却维护了一个大国公民的尊严,这段话如今看来还是相当振奋人心的。
现如今,中国的实力已经强大了起来,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有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作为依靠。
出处:头条号 @收藏界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