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4日晚,外交部和卫健委联合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海外留学生视频连线。在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除了为留学生答“疫”解惑外,钟南山还和留学生们分享了41年前他被派往英国留学的经历,勉励留学生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把这次疫情当作人生中一次难得的考验。
钟南山称,自己是改革开放后外交部第一批派出留学的学生,到现在已经过了41年,所以对海外留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能够体会他们在海外学习的快乐、艰辛和成就。
41年前初到英国时,学科工作重,语言方面也存在障碍,钟南山坦言,感觉压力非常大,很孤独。“我到了英国以后,差不多过了大概一年零1个月,才真的能够比较顺利地跟大家交流 。那时候相当艰难,因为他们的医生讲话太快了,都听不懂,听不过来。”
“41年前我是熬过来的。”钟南山回忆说,那个时候,他一个月只有6英镑的生活费,剪头发都得自己剪,有时不够钱坐公共汽车了,他就跑步去医院。 尽管不容易,但是钟南山说,那个年代,能够有机会出国,就像中了状元似的,这是支撑他一直“熬”下来的原因。
41年前,国内外通讯不便,钟南山和家里的联系自然也是艰难的。“能打一个电话就好得不得了了,为什么呢?太贵了,出不起钱,写封信的(话)一个月来回。”
连线中,有留学生提问,疫情之下,不少留学生面临着巨大压力,该怎么办?钟南山建议海外留学生,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同时跟家里、国内保持交流。
他勉励海外留学生,把这次疫情当作一次心理考验,“这个压力会是你们一生里头非常好的一次考验,冷静对待,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钟南山说。
35岁受一句话刺激而奋起
出身医学世家,又是北京医学院最优秀的学生,钟南山的医学之路本该是一片坦途。但在那个特殊年代,钟南山当过校报编辑、下放农村锻炼、烧过锅炉……毕业后整整十一年,他都没有从事医疗工作。
直到1971年,钟南山终于从北京调回广州,成为广州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也回到了父亲身边。一天,钟世藩忽然问钟南山:“南山,你今年几岁了?”钟南山不假思索地答道:“三十五岁。”“三十五岁了,真可怕……”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钟南山。四十多年后,钟南山回忆,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父亲当年说的这句话,这句话重新唤醒了他对医学事业的强烈追求。
一切得从零开始。从那以后,钟南山虚心向同事学习,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他还接下了别人不愿接受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任务,没想到竟成为奋斗一生的事业。
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作为广东代表,钟南山参加了盛会。他与侯恕副教授合写的论文《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被评为国家科委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他也因此获得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当年他已经43岁。
在英国,他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项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上发表。回国前,英国爱丁堡大学极力挽留他在皇家医院工作,被他拒绝。
而他的导师,那位酷爱写信的爱丁堡大学教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大使馆修书一封,内云:“在我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来未遇见一位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1981年11月18日,钟南山从伦敦飞回祖国,一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工作,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撰文:《广州日报》邓潇丽、张姝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