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纽约这些年我们去过五六次了,每一次去全家大人孩子都很兴奋,毕竟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文化多元,好玩好吃的地方太多了。
可是,不久前,我们却有了一次别样的“纽约之旅”。
在纽约读医学院的大女儿因为疫情回到家里住了3个月。6月初,随着纽约疫情好转,她准备回去了。
作为母亲,我虽然舍不得女儿离开,可是我知道她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女儿3月初是坐飞机回家的,可是在全美国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坐飞机实在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我在新闻中看到,一位病毒医学专家乘坐飞机,百般小心,戴口罩、戴手套、用消毒液擦拭座椅,可是之后还是感染了病毒,据他自己分析,是因为没有戴护目镜,通过眼睛传染的。看了这条新闻,我是心惊胆战,感觉飞机上的病毒防不胜防。
为此,我们决定开车送女儿回纽约。
既然要开车,那就要把车装得满满的!我给女儿带了“大批防疫物质”,包括一次性口罩、大瓶的酒精洗手液、消毒纸巾、一次性手套、酒精等等。
为了减少女儿外出购物,我给她带了卫生纸、洗头洗澡的这些生活用品。当然,带的最多的是食物,米面油盐、蔬菜水果,还要老妈做的酱牛肉、茶叶蛋,妹妹做的面包。
我的目标是,保证女儿两个星期不用出去买食物,三个月不用出去买日常用品!
于是,suv车的后备箱堆得满满的。
6月5号早上8点,一家四口开车从北卡奔赴纽约。这是三个月来第一次“出远门”,心里有点小兴奋,更是有点忐忑,毕竟,疫情还没有看到尽头。
途中在休息区停下时,我一再嘱咐上卫生间要小心,看到不戴口罩的人要躲远些。回到车上,全家人马上用酒精洗手液擦手。
途中经过特拉华州的休息区。
快餐区人很少。
处处都有标识提醒人们戴口罩、保持距离。
中午在一家快餐店买午饭。当时所有的餐馆快餐店都不开,都是店外不下车购买的形式(drive-through)。我们先在手机上下单,然后随着排着的车队开到这个窗口,由这些带着口罩的年轻人把食物递给我们,之后再把车开到停车场停下来吃午餐。
快进入纽约市内的时候,天下去了大雨。
途经一家纽约长老会医院,这也是女儿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到达女儿所住的公寓时已是晚上7点。
那一天正赶上纽约75年来第一次宵禁。因为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死亡,由此引发的抗议示威活动在全美持续蔓延。抗议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非常严重的打砸抢烧的暴力行径,纽约很多主要商业街道和商家都因此遭殃。纽约市长宣布从1号到7号实行宵禁,就是晚上8点到早上5点市民没有必要不得外出。
为了赶在宵禁开始前离开纽约市,我们冒雨把东西从车上搬到女儿的房间,然后匆匆和女儿告别。
7点半开始往回开。
当我们开过华盛顿大桥,进入新泽西州界内时,雨也停了。路边广告牌上是对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的感谢。
高速公路上提示,在服务区要戴口罩。
我们开了三个小时,晚上10点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镇上找了一家旅馆过夜。
疫情期间,极少有人出门,偌大个宾馆只有四个房间有客人住。不过,这样却让人感到很安全。
开车10个多小时,却只在纽约停留半个小时,疫情下我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纽约之旅。
出处:见配图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