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阿米什人(Amish),咱们得先品品下面这段刊登在Iowan(爱荷华人)杂志上的日记:
“清晨伴着日出醒来,空气里漂浮着隔壁邻居刚刚耕过的土地的清新味道。我们赶上卡罗尔和辛迪两匹马,到玉米地里灌溉……帮忙农活后,我们又赶着车,去了沃尔玛超市……”
讲真,以上类似于18、19世纪的田园生活,若不是后半段提及了“沃尔玛”,谁能料到,主角竟然是21世纪美国人。很难想象,在这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中,还有如同阿米什人这般,仍然坚持驾着马车出行的族群。
大家都是“车”,自然占一样的车位啦
更令人惊奇的还要属阿米什人的理念、生活方式和对于家国关系的认知——拒绝现代文明、不介入任何政治、军事活动,也不愿接受国家福利。
另外,他们同样也拒绝现代教育,只上自己开办的学校,最多就到八年级。而且,所涉及的科目几乎全都离不开《圣经》,也不设立现代自然科学相关的课程。
现代阿米什人的学校
从外表上看,阿米什人的装束仍沿袭着19世纪的款式——男性大多是衬衫、马甲和吊带裤,外面配着老款西装,头戴黑色礼帽或者草帽,成年男性不刮胡子;女性则多穿着没有扣子、用别针之类来固定,长至脚踝的连衣裙,一般还得罩上白色便帽,除了十字架外,不允许佩戴任何首饰。
他们认为,简朴的生活和服饰,就是对上帝信仰最直观的表现。
一般来说,穿着相关的要求,有的社区只允许穿黑白和蓝色的衣服,有的社区则比较开放,对服装的颜色没有太多限制,女人可以穿素淡的碎花裙子,隆重场合才会选择蓝色或者黑色的衣服。
但无论哪个社区,比较统一的标准是穿着朴素,生活简朴,特别强调人的衣服不能以剪裁、颜色来刻意引人注目。
比如,拒绝蕾丝花边、蝴蝶结、艳丽的色彩、高跟鞋,甚至是女性的纽扣;还有剃须刀(因为他们认为男人把胡须剃掉也属于一种不必要的修饰);昂贵的家具、精美的瓷器、装饰性的餐具、地毯,有的社区甚至包括镜子。
此外,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工具还有电力设施,也被他们长期抵制。因而,才有了开头描述里,21世纪的美国人穿着19世纪的装束,赶着畜力车去沃尔玛的场面。
那么,阿米什人从哪里来?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呢?
从历史上看,阿米什人属于17世纪德国和瑞士再洗礼教派后裔,与正统基督教新教的理念有些许差异。比如,在对“洗礼”的认知方面,他们坚持,给婴儿做的洗礼没意义,只接受成人自愿的洗礼。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救赎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隔阂愈来愈深,阿米什人在欧洲被视为了“异端”。为了摆脱歧视和迫害,从18世纪开始,大量德裔和瑞士裔的阿米什人开始逐渐移民新大陆。
所以我们看到,至今,很多阿米什社区还坚持用德语版的《圣经》布道和祷告。
当今阿米什人的各种戒律多来自于19世纪末德裔牧师丹尼尔。显然,阿米什人的衣着和生活也停留在了那个时代
出于自身遭遇和信仰因素,移民至美国的阿米什人,一贯将对他人的暴力视为禁忌,并提倡“以德报怨”,为人宽容,更把“报复心理”当成了一种需要救赎的罪恶和卑劣心理活动。
比如,在1757年的“霍赫施泰特勒事件”(The Hochstetler)中,面对来势汹汹的印第安人,阿米什人没有选择以暴制暴,即便最后的结局是霍赫施泰特勒一家多人死伤、骨肉分离。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两个刚从监狱放出来的年轻人,为了”庆祝“重获自由,直接抢劫了一对阿米什夫妇,并射杀了那位丈夫。事后,主犯被判了死刑。没成想,阿米什社区经过了认真讨论,由长老们出面,决定向政府请愿,要求宽恕这个年轻人,并派人去监狱看望了他。甚至,那位遗孀也写信给凶手,表达了宽恕。
最终,杀人犯被减刑。之后,类似的事件发生过多次,阿米什人无一例外的全部选择了原谅和宽恕。相关题材还被拍成了电影,名字就叫做《阿米什的恩典》(Amish Grace)。
电影截图,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阿米什长老和死者的父亲去肇事者家里表示宽恕
一般来说,不管面对什么战争,阿米什人都是坚定的中立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杀戮。
南北战争时期,大部分阿米什人通过支付300美元的代偿金或者直接雇佣别人去服兵役,但对于这种折衷做法,他们还是感到矛盾和悲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迫于政府压力,一部分承担了非作战人员的任务,比如小号手,但他们拒绝穿军装、佩戴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许多阿米什人被安排在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或者工作营工作,同时他们又拒绝领取政府发的补助和社会保障费,因此反而成为了义务劳动的典范,成为爱国者的楷模——听起来有点讽刺。
只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因为阿米什人会德语,还不愿购买国家发行的战争公债,曾被怀疑过是德国的奸细。
一个多世纪以来,阿米什人主要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和爱荷华州人烟相对稀少的地区,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阿米什人。其中,美国的阿米什人有23万左右,加拿大约有1500。他们靠着家族传承和宗教信仰来维系族群,世代居住在自己的社区中,尽量避免跟外界产生交集,在美国这个时髦的花花世界里,极力保持着19世纪的传统生活和精神风貌。
难得的是,他们对外界的窥探和质疑一贯非常的坦然,也不排斥商业活动。他们会把自产的果蔬、肉蛋奶制品和烘焙的糕点拿出来销售,获利颇丰。
阿米什人的商店
不过,即便他们一直排斥着现代生活方式,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阿米什社区也越发开始涉世了。跟90年代以前连电灯都不愿意用的老一代阿米什人比,当今的阿米什家庭基本都通了电。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也都相当常见。但他们对于电视、电脑和互联网还是非常抵制,因为,这些“现代文明”太具有“腐蚀性”。
此外,阿米什坚持不使用机动车——他们认为跑得越快,就会离上帝越远。
然而,需要远程旅行时,人家也坐巴士。
想必,坚持用马车,旨在强调“刻苦己心”,追求简朴和敬虔吧。
我上学的时候,就曾经碰到过美国的阿米什女留学生,身材高挑,不管多热的天,坚持穿着典型的阿米什长裙,从不露胳膊露腿,也带头巾,对众人的惊奇眼神泰然自若(毕竟,阿米什人在国内已经从小习惯了“被围观”)。
这点我也很纳闷,不是都规定只上到八年级的吗?
后来在交往中,逐渐得知,其实,对于不同的阿米什社区和家庭,各种规则的严格程度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很多人从小就有投身科研或者其他事业的梦想,所以选择了继续读书,并在成年后脱离社区,父母难受是难受,但并不会要死要活的去阻拦。还有人无法接受阿米什社区的婚恋观而选择离开,一般也不会被怎么为难。
只是,在那种宗教气氛浓郁的“复古”环境中长大后,即便回归了现代社会,也很难真正坚持到底。所以,上述情形还是非常少见的。而像那位留学生这类,保持着阿米什人身份,同时继续求学的,也不算罕见。这方面,阿米什各种“清规戒律”,也在不断的变通,与时俱进。
值得注意的是,阿米什人的生活中没有手机、电话、电脑、电视;也没有汽车出行和啤酒派对,更不会熬夜……他们干完农活或手工,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读圣经和“陪伴”家人……所以啊,这个族群的人口增长率,一直很高,是美国平均水平的好几倍。
25年间,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的阿米什人人口变化——几乎翻了一倍多
因为阿米什人从不向外传教,所以,也很少有外人主动“归化”成阿米什人,增长的族群人口,真的都是自己“生”出来的。
这么一捋,可以说,目前北美的几十万阿米什人,几乎全为两百多年前,那几千名阿米什拓荒者的后代。
结果,长期族群内部通婚,导致阿米什人的基因多样性不断减少,遗传疾病爆发的概率越来越高。
据《科学美国人》报道,目前科学家已经在阿米什人中确认了超过170种出现率高于正常水平的致病基因突变。比如,在某社区里,30%的健康人都携带了某个变异的基因,由于隐性遗传,从中可以推测出,每50个孩子就会有一个得这种脑瘫类的神经性疾病。甚至个别家庭中,11个孩子里,9个有遗传病。
好在,经过学家的努力,通过提前干预,这种疾病的治愈率还算乐观。
目前看,各种现代科技中,阿米什人接受程度最高的当属医药领域。毕竟,这方面,人命关天呢。
最后,再说说近年来的一个“特别现象”——从上届总统大选开始,这些不问世事的阿米什人....竟然列队出来投票了,成了川普的粉丝!
这种搭配,有木有很穿越的感觉
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面对两个著名的“摇摆州”——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州,川普的竞选团队做足了功课。
不是阿米什人从不看电视、上网吗,那就面对面谈。
就这样,共和党开始精耕细作,找了一些基督徒队员,敲开阿米什人的大门,一家一家的跟他们促膝相谈——美国需要你们的祷告:一旦民主党上台,同性恋、堕胎等亵渎上帝的“乱象”,加上各种异教徒的“入侵”将会毁掉当今的安宁生活.....全球化再发展下去,你们的农产品也没了市场,破产将是早晚的事儿!
面对教友的善意“提醒”,平时不看电视、不上网,对美式“白左”向来反感的阿米什人会作何选择呢?答案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共和党事成之后,又应该如何感谢这些阿米什人呢?这方面,还真挺不好说的。毕竟,他们不需要政治贿赂,也没有“增加就业”的诉求,看重的就是诚实的人格和对上帝时刻保持崇敬的心灵。遗憾的是,貌似美国的政客们,离这个境界,距离那是越来越远了。
出处:见配图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