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 爆火有其偶然性,但偶然性背后往往藏着必然性。
偶然
我得知 Clubhouse 是因为一个偶然,同事在群里转发新闻:马斯克在Clubhouse开房聊天,导致 Clubhouse 背后的音视频技术提供商声网Agora的股价大涨。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是从马斯克上Clubhouse直播的新闻报道和热搜知道的这个APP。
起初我觉得这事儿就挺秃然的,假如马斯克用的直播平台不是Clubhouse而是别的平台,比如B站或者抖音、快手(别较真,随便举几个例子),那爆火的不就是别的平台了,Clubhouse运气好罢了。
可是我很快发现不对, 马斯克开直播只是Clubhouse爆火破圈的一个导火索,本质原因是Clubhouse本身就是个“火药桶”。
Clubhouse这个“火药桶”
简单梳理一下这款爆红APP的成绩:
一亿美金——在只上架了iOS版本,只有5000种子用户的情况下,Clubhouse就拿到千万美金,估值高达一亿。最新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金。
超高粘性——美国媒体曾报道,用户一周收听产品高达40多小时,折合每天也接近平均6小时,这个数据就连国内“最粘人”的抖音也望尘莫及。
200倍增长——自始至终都是邀请制的情况下,用户在一个月内增长近两百倍,并且仍保持高速增长。
Clubhouse 甚至引起巨头Twitter的注意,后者赶紧复制了一款类似的产品Spaces,据说界面和Clubhouse雷同。
Clubhouse和YY、视频会议的区别在哪?
很多人说,Clubhouse跟以前的YY语音聊天也没啥区别。其实真要说起来,跟我们平时远程开会的音视频会议也没啥区别,甚至跟十多年前的多人电话会议也没什么区别。
那我就来说说区别到底在哪。
同样是由一个横竖格子构成的棋盘,一堆黑白棋子,你可以拿它来弹珠子,也可以拿它来下围棋。显然,围棋的市场更大,流传更久远。
规则和玩法,定义了它是什么,以及它的市场。
一个大屋子,12个人,你不给他们任何主题和规则,屋子里任何事都可能发生,可能冷场,可能打起来。
如果给他们一个讨论主题,讨论会变得可控一些。
再进一步,给他们一个规则,比如狼人杀,那么他们也许可以不知疲倦地一直玩下去。
看似同样是在一个房间里语音聊天,但不同的规则让他们变成不一样的场景,YY是要讨论一场游戏怎么配合,语音电话会议是要讨论公司的某个问题怎么解决,而线上狼人杀,只是给了一群人一个游戏规则。
规则定义了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它产生的结果。
而Clubhouse恰恰是找到了一套可以让人们乐于线上聊天的游戏规则。
Clubhouse的游戏规则
我们来看看Clubhouse给人们定义了一个怎样的游戏规则:
APP起名Clubhouse——俱乐部,实行邀请制,是不是我等小网民一听就有一种高逼格的神秘感呢?(虽然有说法使用邀请制是因为一开始服务器不够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产生的后果)邀请制奠定的一开始的基调。
知乎一开始也是邀请制的,邀请了李开复等一众名入驻,奠定了一开始的基调。
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席流动的飨宴。那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人文荟萃的年代。一个APP也是如此,里面的人和规则奠定了它的气氛。
Clubhouse最初的5000个种子用户不知道是怎样的人,但一定对后来Clubhouse爆火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个点我还没研究透,这里留个空,回头补上。
注册登录之后,会弹出很多标签,让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择完就推荐给你相关的语音聊天室,比如你的同行,跟你有共同爱好的人。
进去之后你会看到一些基本的交流规范,比如“只有在讲话时才打开麦克风,避免嘈杂声”,比如快速点击开关麦克风按钮,可以可以让头像旁边闪烁一个麦克风的图标,形成类似鼓掌的效果。
如果你推荐的聊天室不感兴趣,可以选一个主题,关注你想了解的名人们,如果你关注的名人开播,则会给你谈消息提醒你去听。
进入房间,有三种角色:管理员、发言者、听众。
你自己开一个房间,可以设置房间属性是开放、私密或社交等其他类型。
房间里没有录音功能,没有语音转文字功能,没有会议纪要功能,“聊后即焚”,使得它区别于远程会议软件,更适合实时吹水
……
总之,Clubhouse定义了一套玩法,让人可以不费力气地走进去,并且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以做什么,并且引导人们去做。
相比文字聊天,纯语音聊天给人们带来一个极强的互动性,比如你在房间里可能会被cue出来分享你的见解。
基于邀请制,导致平均用户素质很高,你会遇到很多跟你一样优秀甚至你曾经仰望的人,你会发现原来你可以这样跟他们对谈。
个性化推荐算法会帮你找到你愿意听几句、聊几句的话题,你发现你其实你也愿意在网上说几句。由于上面有很多优秀的人和话题,你会担心自己错过好内容,错过那个跟你志同道合聊得来的人,于是一次又一次打开手机,这会让APP的用户粘性陡增。
但它的规则又给了足够大的开放性,就像围棋规则,足够清晰,玩家也能基于它创造出足够复杂的变化。
假如李诞去了Clubhouse,那么房间就变成了一个脱口秀现场;假如岳云鹏和孙越去了Clubhouse,房间就变成一个德云社相声线上秀……
我一周大多数时间在家办公,我也可以一直开着一个房间,它可以变成我公司的“茶水间”,大家工作累了就去茶水间闲聊几句……总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Clubhouse背后的一项核心技术是音视频技术,YY、ZOOM、腾讯会议背后的核心技术也是音视频技术,Clubhouse 能做的事,别的许多软件也能做到——伊龙马斯克同样可以去YY、ZOOM、腾讯会议上开个房间做直播。
但是Clubhouse定义的规则,帮助人们在日常场景下找到了用好音视频技术的方法。
换句话说,Clubhouse找到了一种方式,让技术和人类更好地相处。
人类在适应技术
人类和技术相处地并不总是愉快。
技术进步地很快,但人类的大脑进化地很慢,许多人不适应新技术,于是选择留在从前。
比如远程办公,很早就有了,但很多人觉得远程办公不好,会带来很多问题,选择拒绝,直到一场疫情逼迫他们不得不适应新技术,他们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远程办公不好,而是之前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疫情逼迫着人们找到了一些方法。
所以在疫情消退之后,仍有很多人决定保留远程办公的方式。(话说我们浅黑科技团队自从疫情之后就是一周坐班两天,其余时候在家办公,简直爽翻。)
从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Clubhouse切中的是右下角那个点:实时互动x音频
有人疑惑:为什么在视频直播流行的当下,主打语音直播的Clubhouse会大行其道?
因为视频直播发展地很快,还有很多人没有适应露脸的视频直播,相对来说,语音直播在当下更容易适应。
就像是Twitter 给人们定了个规则:发文字数限制在140字。反而释放了人们的社交能力。大部分人没有写长文的能力,写140字却不难。
Clubhouse没有视频,没有文字,说就得了,反而能让人张开口说话。
技术走得太快,人类进化的速度适应不了技术进步的速度,所以需要适当的减速甚至刹车,才能让更多的人上车。
另一个例子是短视频,长视频早在2005年就流行起来,可是为什么过了十几年,主打短视频的抖音和快手火了,也是同样的道理,大部分人没有适应拍长视频,却能拍短视频。
Clubhouse并找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好方法,让人们可以无痛地带上了音视频技术的车。
Clubhouse爆火背后,是音视频技术的金矿正在被挖开
也许是受马斯克和Clubhouse的“加持”,Clubhouse背后的音视频技术供应商声网agora的股票大涨30.29%,市值一路达到74.96亿美元,比虎牙、斗鱼、陌陌等音视频相关的中概股还高。这件事恐怕要成为2021年美股中概股的一个年度大事件。
很多人并不知道,国内外很多我们熟知的产品背后都是声网在提供音视频技术支持。
声网是一家技术公司,如果不是Clubhouse名声大噪,媒体也不会把声网拉出来“被迫营业”(至今官方没有任何回应,但媒体和股民们已经猜出来Clubhouse背后是声网提供的技术支持)。
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介绍声网这家公司,在我看来,声网所做的实时音视频技术(更广义的称呼是实时互动技术),就像是一片土壤, Clubhouse是上面开出的一朵花。
零几年流行过一个词叫“互联网+”,我根据同样逻辑创造一个词叫“实时互动+”。
这些年,无数个领域在在实时互动这片土壤开出花,结出果。比如:
· 社交+实时互动=直播社交(直播风口)
· 教育+实时互动=在线教育直播
· 游戏+实时互动=电竞直播
· 医疗+实时互动=远程问诊、远程急救指导……
……
它背后的本质是:底层的技术已经做好准备,等待人们在底层技术之上定义一个“游戏规则”把它用起来,不断找到新的人类和技术相处的方式。
在国外,有Clubhouse,在国内,2017年有现象级游戏“线上狼人杀”,2019年有现象级应用“音遇”,这几个应用都是在实时音视频技术的驱动下孕育而生的(巧的是,他们背后都是声网在背后做支持)。
据此,我判断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基于实时音视频技术的应用,因为人类远程实时互动的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
题外话:国内会出现一个Clubhouse吗?
对于欧美人来说,Club是最普遍的社交方式,人们习惯于内容的分享与倾听,Clubhouse的形式完全契合欧美人的交互方式和文化调性,更是疫情下对线下社交的有力补充。
今日Clubhouse大火,不少人都在想如何把它复制到国内市场,我认为单纯复制这款产品在国内恐怕会水土不服,毕竟Club本身就不是中国人的社交常态。
但是人们在一个屋子里唠嗑聊天论道辩论吹牛的本质需求是相通,而Clubhouse肯定进不来中国(我去观察了一下,发现clubhouse一些房间的聊天内容和尺度不太符合中国国情),所以未来国内可能不会出现雷同产品,但大概率会出现一个解决同样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线上开房聊天产品。
撰文:头条号 @浅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