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先生是广州的一位企业主,前些年拿了美国绿卡,但一直留在国内赚钱,只把老婆孩子留在了西海岸。
他说,希望家人能够享受国外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自己则留在国内坚持,毕竟事业还在国内,如果他也跑来国外,谁来赚钱呢?
在美国,他可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到现在这份儿上,自己总不能再打工了,况且也找不到工作,端盘子都没人要。你说重新创业吧,哪有那么容易呢,人生地不熟的。
所以,他把自己变成一只“候鸟”,每个季度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一边在中国赚钱,不时去看老婆孩子。
可今年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再能一言不合就买张跨太平洋机票了,再加上严格的隔离政策,让他和家人只能分隔两地,久久不能见面。
直到今年春节,他老婆终于决定带着孩子回来了,因为似乎看不到疫情好转的希望,但家人再这么分离下去,怕是会出问题的。
至于他们的绿卡,也只能听天由命了。能保则保,保不了的话,那也没办法。
本文图源 Unsplash
< 2 >
李先生一家的遭遇,其实非常普遍。近些年来,许多拿到国外身份的人,特别是高净值群体,都无法真正做到“移民”,充其量只能叫做“拿身份”。一旦碰到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很容易让他们动起放弃身份的念头。
毕竟,这些年去“拿身份”的华人,和早年那些漂洋过海的华人不同——他们在国内有不少家底,能力去了国外无法变现,再加上在国内居住的环境甚至比国外还好,这让他们无法像1980年代那些孤注一掷的穷小子一样,一去不回头。
对于这些人来说,拿到了身份,往往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犹豫不决之际,突如其来的疫情推了他们一把,让其中不少人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地区如果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移民”的居民多半会变成“拿身份”,哪怕“移民”目的地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心态,因为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实在太高了。
就算最后因为子女教育等原因,有些人最终还是选择长居国外,但你一定会听他们不时抱怨道:“还不如回去算了。”
有这种抱怨的,又以有一定家底的中年男性为主要特征。不难想象,其中经济因素占了多大比例。
< 3 >
除了移民的高净值人士,留学生是另一个正在大举回国的群体,疫情更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样的回流现象,已经引来不少外媒的关注。《经济学人》近日写道,上一代的中国人到了美国就不想离开,这一代的中国人出国晃一圈,更觉得还是家乡好。是什么让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
在2000年到2019年间,总共约有620万中国人到海外留学,其中已有400万人回到中国,成为海归。
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只有14%的学生选择回国发展,但从2013年起,这个比例就一直维持在8成以上。
疫情更加剧了这一趋势:2019年,约有58万人回到中国,而在2020年前9个月,已有约80万人回到中国。
《经济学人》称,过去这些年来,多重因素作用之下,让中国学生不再盲目憧憬西方世界,其中又以美国为代表。
< 4 >
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西方越来越难留下来了。
以美国为例,外界注意到,美国正有意让中国留学生毕业后更难留下。
上一届美国政府一再指控中国学生窃取美国的知识和技术。2018年,就读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学生签证有效期,从5年缩短为1年。当年9月,美国政府还撤销了1000名造成“国安威胁”的学生与研究人员的签证。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族群的人觉得自己不受欢迎,再正常不过了。而这样的气氛,也加深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民间对立情绪。
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美国年轻人中高达73%对中国持负面观感,而多伦多大学对中国人所做的研究显示,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80%表示自己不相信美国。
研究显示,美国上一届政府封杀华为、TikTok、微信等做法,反而助长了中国“海外党”的国家意识。即使美国已经换届,这种裂痕仍不会消失。
< 5 >
当然,疫情绝对是催化剂。
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出国目标地区,均不时传出种族歧视的新闻,并在“海外党”社区受到了热烈讨论。
即便是台湾地区部分对大陆不友善的舆论,都大量报道了亚裔群体遭遇的困境,呼吁亚裔团结应对外侮——外国人是分不清你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的。
在去年的美国,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犯罪率持续上升,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便是一些传统的所谓自由派人士,也开始转变观点。
斯坦福大学对美国顶尖大学所做的研究发现,这些来自亚洲/中国的精英学子如果曾经因为种族而被嘲讽,就会有更多概率支持自己的母国,以往国家主义色彩最淡的一批人,国家意识增长的幅度最大。
特别是,海内外的不少中国人,都对西方国家居然无力处理疫情感到震惊,这与一些东方国家和地区(不仅限于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有调查显示,越是拥有大学学历的中国人,对这样的对比印象越深刻。
《经济学人》就此指出,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竞争力、公共秩序、运作效率十分吸引人。现在的中国人认为,对中国最好的方式,是挑选西方文化中“适合自己的部分”来补充自己,没必要照单全收。
< 6 >
在西方世界,也有一些观察人士指出,美国等国过去的想法,是“来我这里读书、工作、生活的人,最终都会拥抱我的价值”。但这样的自信,如今正在发生动摇,甚至往往看到反向的结果。
一位在加州攻读物理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表示,自己来之前觉得美国很棒,但随着时间过去,开始没那么喜欢美国了,他觉得美国对罪犯太宽容,“政治正确”之下又对部分少数族裔过度放任,他因此决定尽早回国创业。
当然,能够吸引他,甚至其他各式各样的人放弃美国身份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国内的经济机会。这个叫做“荷包效应”。
人们还记得,中国的第一波科技热潮,是由留美归来的精英创立了一个个中国版的Facebook和Twitter,但现在,就连Facebook也开始仿效中国同行,中国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
此外,中国的创投基金比硅谷的好拿(至少对于黄皮肤的人来说是如此),再加上回国发展的人脉更好,有野心的人普遍都会考虑回国。
正如一位旅居加州的访问学者所言,老外都往中国跑,中国人有必要留下来提前养老吗?当然,并不是说美国没有商机,但华人有“天花板”,这是不争的事实。
综上所述,由于价值层面不再盲目一面倒,以及巨大的利益驱动,当然客观上也有适应的问题,综合作用之下,从企业主、高级技术人员,到中产移民和留学生,很多人都在往回跑。
撰文:夏言
出处:头条号 @华人家族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