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被大量抛售,美股作何反应?
网友【美国不这样】 2021-03-07 09:58:04 分享在【美国信息交流】版块    1    2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目前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两个:

1、为什么美债收益率上升,A股就要跌?

2、美债收益率还要升多久?

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

关于第1个问题,很多地方都有讲,但是都只停留在“无风险收益率上升,所以钱都从股市流到美债”的层面,普遍没什么说服力:

例如为什么去年下半年美债收益率从0.5%升到1%,那段时间股市却涨得很好?为什么今年春节前美债收益率从1%升到1.3%,股市涨得更欢?为什么偏偏从1.3%升到1.5%时,股市就要开跌呢?显然,上面那种层面无法解释。

有的地方更离谱,还搬出“中美国债利差”的高级理论来,说是“利差缩小,所以资金从中国流向美国”。照这种说法,如果中国国债收益率上升,钱岂不是要从美国回流中国股市?只要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中国国债收益率真往上升,A股只会再崩一段给你看!

至于第2个问题,很多投资者都想知道,但是没几个地方有答案,更别说经得起推敲的答案。

神逻辑

前两天突然看到一个神逻辑,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给出这个逻辑是一位还挺靠谱的大V,所以我先入为主的觉得“挺有道理”。这个逻辑有点繁琐,我把它画成简图,这样大家看起来就一目了然: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这里先插播一个债券小常识:

债券价格和债券收益率是两个东西,而且涨跌是完全反向的。以最方便理解的零息债券为例:例如票面价值是100,还有1年到期,现在市价97。那么1年后发债方以100回收,你就赚3块钱,年收益率3%。同理,如果市价是98,债券收益率就是2%。

所以债市的赚钱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赚从97到98的价差,跟炒股一个道理。另一种是一直持有到期,赚债券收益率。

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抛售美债,结果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逻辑。插播结束。

回到这个神逻辑,乍看丝丝入扣,甚是完美。但是正因为太完美,总感觉哪里不对。一番细嚼之下,发现两个致命问题:

1、美债居然自带逆向调节功能,最终带动美元汇率回升。也就是说,这个神逻辑每走一遍,美国不但多印了很多钞票,汇率还能不贬值,这就形成一个无损循环!如此无敌的美元,美国应该一遍接一遍不停地开启这个循环。完全不需要等到金融风暴、疫情这类大灾难才开启一遍。

2、既然各国抛售美债,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那么在第1步(疫情爆发,美元泛滥)到第2步(美债收益率下行)之间,是哪个“傻X”在买美债呢?因为在美元泛滥后,美国的几大债主国就开始抛售美债,而美债居然一边被大债主抛售,一边收益率还下行了4个多月。

第1个问题已经有公认的答案:这种循环每走一遍,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会下降一次,对世界资产的定价能力也会下降,并不是无损循环。而且下降幅度一次比一次大,这种循环也一次比一次走得吃力。之所以很多人还看不出变化,是因为还没到质变的时候。

第2个问题要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说起。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区别

这两种都是刺激经济(或调节经济)的主要武器,但是两者的区别,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图可以用最快的方式告诉你答案: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乍看之下,是不是货币路线优势明显,让人欢欣鼓舞?川总在去年疫情爆发后就是用这一招俘获人心的。但是只要细想一下就知道,既然是并存的两大武器,必然是各有不同的优劣。印钱看似皆大欢喜,那必然是有代价的:

印出来的钱当然不是平均分发给每一位国民。以川总的操作为例:除了一部分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给实体企业,其余大部分由美联储印出来的新钱通过购买国债,转移到白宫手上。

(看到这里,大伙儿都发现上一部分讲到的那个买美债的“傻X”是谁了吧——美联储。而美债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也不是各国抛售美债,而是更大的买入力量暂停了。)

到手的巨量新钱,白宫拿出一小部分,无条件直接分发给每一位美国公民;剩下大部分会流入股市、债市,手握大量金融资产的富人们,与白宫一同瓜分这批财富。

金融市场持续牛市的时候,当然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当印钱速度放慢的时候,熊市就不远了。然而,这还不止。

开始的时候,穷人们享受着躺家里就有工资的“美好生活”,当疫苗开始大范围接种,梦醒时分,他们就会惊觉,重新打工的他们,恢复了以前的工资,物价却涨了一截——他们变得更穷了。

当他们醒悟过来、开始怨愤的时候,川总已经换成登哥,登哥走的是财政路线。财政路线需要白宫有足够的钱,或者有足够多的资金愿意买它发行的国债。这个先决条件,川总已经帮登哥创造好了,还背负着骂名离开。川哥就这样捡了个现成,开始为美国干点实事。

所以,两种路线的最大优劣区别就是:货币路线牺牲长期利益,换取眼前的利益;财政路线则是牺牲眼前利益(例如股市),换取长期利益(实体经济)。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这一部分讲的两种路线都是应对极端时期的极端宽松情况,所以才有极端的优劣后果。一般情况下,稍偏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会出现上面举例的极端后果。

中国近几年一改以往的大开大合,开始追求“灵活适度”、“货币中性”等理念,也就是追求既不牺牲眼前换长期,也不牺牲长期换眼前,每一代人都是平等的,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美债收益率,只能决定一小撮A股估值

搞明白从美元泛滥到后面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逻辑后,开篇的两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从流动性决定估值的角度,A股可以分为3类:

第1类是核心资产。即ROE高而稳的白马,主要集中在传统消费行业、医药医疗行业。这类资产高度符合外资的审美,所以港股通问世后,外资主要的流入都集中在这类资产。

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核心资产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全球定价的资产,由全球流动性决定估值,与美债收益率挂钩。同样由全球流动性决定估值的还有美国的科技股、港股。

事实上,白宫的新钱流入股市时,有一部分就是流入A股的核心资产。对白宫来说,这些新钱得来容易,不花白不花,就算以翻倍价格去掠夺一些国外核心资产,也是值得。不明真相的散户还以为是国内基金抱团造成的泡沫,殊不知这是内外大抱团的结果。

无论投资还是投机,成功者都是“善假于势”。国内基金正是看准了美国新钱的去向,才选择加速抱团核心资产。这么一搞,加速上升的核心资产反而降低了美国的掠夺成果,也提早结束了美国的掠夺过程。

而大家最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就是加速上涨后的大幅回撤。回撤过程中,其实白宫的新钱和我们很多散户一样,都是被套的。只不过很多散户的钱不是闲钱,等不起,所以很慌;白宫的新钱等得起,他们知道核心资产早晚还会新高,还会翻倍,一点都不慌。两者不同的,只是心态。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第2类是科技股。虽然处于“科技兴国”的战略地位,但是事实也很残酷:大多数科技股还没什么业绩,而且生存能力不顽强,每次科技革新或者金融危机,都会有大批的科技企业消失。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特点,决定了科技股的估值弹性很大:乐观的时候,估值可以透支到10年后、20年后的业绩;悲观的时候,可以暴跌到仅能对得起当年那份卑微业绩的估值。而决定乐观和悲观程度的,就是国内流动性。

第3类是其它股。除了核心资产和科技股,其余大部分的个股估值虽然也受流动性影响,但影响远小于自身业绩的变化。只要业绩的绝对增速能鹤立鸡群,不管什么行业,也不管它做什么生意,资金都会抢着买入,推高估值。如果行业进入景气周期,那么整个行业的估值都会被推高,例如去年的光伏产业。

显然,美债收益率(全球流动性)影响的只是核心资产,这一小撮A股的估值。由于核心资产是过去一年A股人气的灵魂,而且权重还蛮高,所以开始的时候,整个A股都被拖累。

但只要这个阶段一过,拖累效应也会消失。原本已经没什么水分的其它股,这么一跌还跌出了低估的机会。上半年最好的投资机会,事实上也是诞生在这里面。最近刷屏的“高低切换”,实际上就是机构开始争抢这些机会。

对于科技股,一直压在头顶的是国内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惶惶之声。而本周重磅会议定调了今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其中有3点是:

1、重提GDP增速“保6”,而且对绿色GDP提出更高的目标;

2、CPI从以往的“控制在3%以内”变成“3%左右”;

3、代表财政政策力度的预算赤字率是3.2%,正好是去年特殊情况下的3.6%与前年常态下2.8%的中间值。结合疫后恢复的背景来看,属于略偏宽松的财政力度。

更高速高质的GDP,更高的CPI,只靠略偏宽松的财政来支撑,显然是不太够的。如果货币还边际收紧,那目标直接就无法达成。所以今年的国内流动性至少要维持中性,即边际收紧一阵子,然后边际宽松一阵子,这样循环以维持中性。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有需要的时候,甚至要切换到阶段性偏宽松的基调,那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见到“灵活适度”变回“合理充裕”。

至于核心资产,由于代表全球流动性的美债收益率是台阶式运行的。可以很清晰地看到,2017年以来的3个阶段,美债收益率就是在各自的台阶里运行。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所以由美债收益率决定的核心资产(还包括美国科技股、港股)估值,并不是取决于美债收益率一时的涨跌,而是台阶的跃迁。图中小蓝点的位置,就是脱离S3(第3阶段)台阶的确认点,也是春节后中美股市的转折点,也是宣告S4来临的起点。

S4台阶大概率落在1~1.5%,小概率落在1~2%。最近一再突破1.5%,一部分的市场力量难免会害怕小概率事件发生,动态加剧了恐慌情绪。

台阶式的美债收益率运行,也决定了台阶式的核心资产估值中枢。2007年以来的核心资产估值变迁,就是随着美债收益率的3个阶段一步步走过来的。我的上一篇文章就是以贵州茅台为例,定量证明了这个逻辑。

随着美债收益率台阶的跃迁,核心资产的估值中枢和市值是怎样变化的呢?画成示意草图,大致就是这么个样子: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A股的节奏,向来是涨的时候从慢到快,跌的时候从快到慢。所以下台阶的初期会比较难受,特别对于买在节前高点的人,难受程度是10倍。但由于下台阶的跨度其实并不大(小于从S2到S3的跨度),所以对于业绩稳定增长,也即估值中枢向右上延伸的核心资产,市值总能再刷新高,而且不用等太久。外资特别爱买我们的核心资产,看中的就是这个。

就在本周,开始出现一些“抱团股要跌几年”的声音。讽刺的是,这里面有很多人还在节前大吹抱团股的逻辑。不过,从理性的角度看,这些声音的出现是好事——如果没有这种声音,核心资产的回撤就还看不到头。

摆脱美债收益率影响的转折点

2019年的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数据集体恶化,越来越多国内投资者担心美股崩盘——这并不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深厚友谊,而是担心美股崩盘会拖累A股。

结果,这种事情还没发生,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给了美国一个疯狂印钱的借口,让美股又撑过了一年。但是,靠打鸡血的前行毕竟有停药的一天,在登哥开始着手为美国干点实事的时候,这一天也就到了。

而随着这一天的到来,两年前我们担忧的问题,现在已卷土重来。

上周三港股印花税上调,当晚美股下调交易资费。这俩一对比,很多人当笑话看,还调侃是“侮辱性极强”,就没仔细想想,一地上调、一地下调,用意却是一样的:

港股上调印花税,这一边的用意很好理解,就是不希望股市再涨。虽然嘴上说“不是要堵南下资金”,冰冷的数据却已说明问题:南下资金流入趋势戛然而止。

美股下调交易资费,这一边的用意需要多思考一步。首先有个常识要先了解:美股的交易资费只在卖出时单边收取,目的是鼓励长线持有。所以美股如果上调交易资费,投资者反而更不会卖出手中的股票。相反,下调交易资费,就是不再鼓励长期持股,甚至是暗示富人们尽快减仓。

也就是说,美股已经做好熊市模式的准备(随着人民币阶段性贬值,这个阶段的港股也是投资禁区)。我们当然不希望被美股拖下水,强劲的年度目标(GDP、CPI)正是要告诉全世界,A股今年要走出独立于美股的行情。

但是目前受美股牵连的程度,显然还是挺高的。所以第一阶段必然是从摆脱美股牵连开始。而随着后面与美股关联性的削弱,也就是核心资产完成价值重估,走新一轮慢牛的转折点。

出处:头条号 @价值先生2020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分享的与事实相反,反着理解才对!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2   2021-03-07 09:58:04  回复

回复/评论:🇺🇸国债被大量抛售,美股作何反应?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美国联邦调查局警示:“新型医疗保险”骗局泛滥
  2. 中美通话的内容简短,但意味深长!
  3. 韦伯望远镜(JWST)发布迄今为止最大的早期宇宙地图
  4. 世界瞩目的电话,十个不寻常的细节剖析!
  5. 出乎全世界意料,中美两国的“2025日内瓦谈判”太亲密了吧?
  6. 中美贸易战的谈判再起,稀土贸易成为焦点
  7. 中美两国元首针对当下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通话交流!
  8. 金星地壳似乎剧烈变化了,NASA即将启动新任务探索求证!
  9. “蜗居”纽约的中国穷人:男女同住,毫无私隐… 却坚持不肯回国
  10. 中美各自取消91%关税!为防🇺🇸川普政府反悔,🇨🇳重申关键问题!
  11. 川普总统:加拿大可以免费加入“金穹”导弹防御系统
  12. 嘴唇经常干裂起皮,或许并非缺水!
  13. 手机充电习惯是影响电池寿命的根本原因
  14. 能熟练运用AI也不行?硅谷的40万人在近期被炒鱿鱼
  15. QQ等级256级用户诞生,首次解锁“时光企鹅”图标!
  16. 全球AI人才的争夺战白热化,顶尖研究员成为了科技巨头争夺焦点
  17. 马斯克声称川普在“爱泼斯坦名单”,白宫回应:局面令人遗憾!
  18. 美国企业在强化回归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19. 鲁比奥声称将会收紧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批政策
  20. 美国对华为“HarmonyOS”采取行动,引发科技领域的新争议!
  21. 美国房价仍然高位,“美国梦”成奢望!
  22. 任天堂的Switch 2正式发售,参数细节全曝光!
  23. 马斯克打算组建新党“美国党”代表中间派
  24. 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或将加速中国崛起,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的经济主导力量!
  25. 盖茨列出了10项改变世界的技术名单
  26. 英国2岁男童竟然刷新了门萨俱乐部“最年轻男性”会员纪录
  27. 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28. 川普和马斯克的公开交锋升级了
  29. 马斯克的“130天政府生涯”终结后…
  30. 判刑15年!发币ICO的定性为诈骗
  31. 旅居海外十几年,母亲是心头之痛!
  32. 在美国,千万别做的这些事盘点!
  33. 美国暂停了学生签证预约,申请者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活动须谨慎!
  34. 川普家族“哈佛风波”和签证政策的突变
  35. 互联网女皇“340页AI报告”猛料刷屏
  36. 美国“非法移民家庭”遣返行动引发了“婴幼儿无国籍”的危机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9, 2025-07-04 20:09:54

Processed in 5.1268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