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被大量抛售,美股作何反应?
网友【美国不这样】 2021-03-07 17:58:04 分享在【美国信息交流】版块    4193    1    2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目前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两个:

1、为什么美债收益率上升,A股就要跌?

2、美债收益率还要升多久?

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

关于第1个问题,很多地方都有讲,但是都只停留在“无风险收益率上升,所以钱都从股市流到美债”的层面,普遍没什么说服力:

例如为什么去年下半年美债收益率从0.5%升到1%,那段时间股市却涨得很好?为什么今年春节前美债收益率从1%升到1.3%,股市涨得更欢?为什么偏偏从1.3%升到1.5%时,股市就要开跌呢?显然,上面那种层面无法解释。

有的地方更离谱,还搬出“中美国债利差”的高级理论来,说是“利差缩小,所以资金从中国流向美国”。照这种说法,如果中国国债收益率上升,钱岂不是要从美国回流中国股市?只要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中国国债收益率真往上升,A股只会再崩一段给你看!

至于第2个问题,很多投资者都想知道,但是没几个地方有答案,更别说经得起推敲的答案。

神逻辑

前两天突然看到一个神逻辑,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给出这个逻辑是一位还挺靠谱的大V,所以我先入为主的觉得“挺有道理”。这个逻辑有点繁琐,我把它画成简图,这样大家看起来就一目了然: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这里先插播一个债券小常识:

债券价格和债券收益率是两个东西,而且涨跌是完全反向的。以最方便理解的零息债券为例:例如票面价值是100,还有1年到期,现在市价97。那么1年后发债方以100回收,你就赚3块钱,年收益率3%。同理,如果市价是98,债券收益率就是2%。

所以债市的赚钱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赚从97到98的价差,跟炒股一个道理。另一种是一直持有到期,赚债券收益率。

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抛售美债,结果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逻辑。插播结束。

回到这个神逻辑,乍看丝丝入扣,甚是完美。但是正因为太完美,总感觉哪里不对。一番细嚼之下,发现两个致命问题:

1、美债居然自带逆向调节功能,最终带动美元汇率回升。也就是说,这个神逻辑每走一遍,美国不但多印了很多钞票,汇率还能不贬值,这就形成一个无损循环!如此无敌的美元,美国应该一遍接一遍不停地开启这个循环。完全不需要等到金融风暴、疫情这类大灾难才开启一遍。

2、既然各国抛售美债,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那么在第1步(疫情爆发,美元泛滥)到第2步(美债收益率下行)之间,是哪个“傻X”在买美债呢?因为在美元泛滥后,美国的几大债主国就开始抛售美债,而美债居然一边被大债主抛售,一边收益率还下行了4个多月。

第1个问题已经有公认的答案:这种循环每走一遍,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会下降一次,对世界资产的定价能力也会下降,并不是无损循环。而且下降幅度一次比一次大,这种循环也一次比一次走得吃力。之所以很多人还看不出变化,是因为还没到质变的时候。

第2个问题要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说起。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区别

这两种都是刺激经济(或调节经济)的主要武器,但是两者的区别,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图可以用最快的方式告诉你答案: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乍看之下,是不是货币路线优势明显,让人欢欣鼓舞?川总在去年疫情爆发后就是用这一招俘获人心的。但是只要细想一下就知道,既然是并存的两大武器,必然是各有不同的优劣。印钱看似皆大欢喜,那必然是有代价的:

印出来的钱当然不是平均分发给每一位国民。以川总的操作为例:除了一部分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给实体企业,其余大部分由美联储印出来的新钱通过购买国债,转移到白宫手上。

(看到这里,大伙儿都发现上一部分讲到的那个买美债的“傻X”是谁了吧——美联储。而美债收益率上升,主要原因也不是各国抛售美债,而是更大的买入力量暂停了。)

到手的巨量新钱,白宫拿出一小部分,无条件直接分发给每一位美国公民;剩下大部分会流入股市、债市,手握大量金融资产的富人们,与白宫一同瓜分这批财富。

金融市场持续牛市的时候,当然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当印钱速度放慢的时候,熊市就不远了。然而,这还不止。

开始的时候,穷人们享受着躺家里就有工资的“美好生活”,当疫苗开始大范围接种,梦醒时分,他们就会惊觉,重新打工的他们,恢复了以前的工资,物价却涨了一截——他们变得更穷了。

当他们醒悟过来、开始怨愤的时候,川总已经换成登哥,登哥走的是财政路线。财政路线需要白宫有足够的钱,或者有足够多的资金愿意买它发行的国债。这个先决条件,川总已经帮登哥创造好了,还背负着骂名离开。川哥就这样捡了个现成,开始为美国干点实事。

所以,两种路线的最大优劣区别就是:货币路线牺牲长期利益,换取眼前的利益;财政路线则是牺牲眼前利益(例如股市),换取长期利益(实体经济)。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这一部分讲的两种路线都是应对极端时期的极端宽松情况,所以才有极端的优劣后果。一般情况下,稍偏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会出现上面举例的极端后果。

中国近几年一改以往的大开大合,开始追求“灵活适度”、“货币中性”等理念,也就是追求既不牺牲眼前换长期,也不牺牲长期换眼前,每一代人都是平等的,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美债收益率,只能决定一小撮A股估值

搞明白从美元泛滥到后面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逻辑后,开篇的两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从流动性决定估值的角度,A股可以分为3类:

第1类是核心资产。即ROE高而稳的白马,主要集中在传统消费行业、医药医疗行业。这类资产高度符合外资的审美,所以港股通问世后,外资主要的流入都集中在这类资产。

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核心资产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全球定价的资产,由全球流动性决定估值,与美债收益率挂钩。同样由全球流动性决定估值的还有美国的科技股、港股。

事实上,白宫的新钱流入股市时,有一部分就是流入A股的核心资产。对白宫来说,这些新钱得来容易,不花白不花,就算以翻倍价格去掠夺一些国外核心资产,也是值得。不明真相的散户还以为是国内基金抱团造成的泡沫,殊不知这是内外大抱团的结果。

无论投资还是投机,成功者都是“善假于势”。国内基金正是看准了美国新钱的去向,才选择加速抱团核心资产。这么一搞,加速上升的核心资产反而降低了美国的掠夺成果,也提早结束了美国的掠夺过程。

而大家最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就是加速上涨后的大幅回撤。回撤过程中,其实白宫的新钱和我们很多散户一样,都是被套的。只不过很多散户的钱不是闲钱,等不起,所以很慌;白宫的新钱等得起,他们知道核心资产早晚还会新高,还会翻倍,一点都不慌。两者不同的,只是心态。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第2类是科技股。虽然处于“科技兴国”的战略地位,但是事实也很残酷:大多数科技股还没什么业绩,而且生存能力不顽强,每次科技革新或者金融危机,都会有大批的科技企业消失。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特点,决定了科技股的估值弹性很大:乐观的时候,估值可以透支到10年后、20年后的业绩;悲观的时候,可以暴跌到仅能对得起当年那份卑微业绩的估值。而决定乐观和悲观程度的,就是国内流动性。

第3类是其它股。除了核心资产和科技股,其余大部分的个股估值虽然也受流动性影响,但影响远小于自身业绩的变化。只要业绩的绝对增速能鹤立鸡群,不管什么行业,也不管它做什么生意,资金都会抢着买入,推高估值。如果行业进入景气周期,那么整个行业的估值都会被推高,例如去年的光伏产业。

显然,美债收益率(全球流动性)影响的只是核心资产,这一小撮A股的估值。由于核心资产是过去一年A股人气的灵魂,而且权重还蛮高,所以开始的时候,整个A股都被拖累。

但只要这个阶段一过,拖累效应也会消失。原本已经没什么水分的其它股,这么一跌还跌出了低估的机会。上半年最好的投资机会,事实上也是诞生在这里面。最近刷屏的“高低切换”,实际上就是机构开始争抢这些机会。

对于科技股,一直压在头顶的是国内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惶惶之声。而本周重磅会议定调了今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其中有3点是:

1、重提GDP增速“保6”,而且对绿色GDP提出更高的目标;

2、CPI从以往的“控制在3%以内”变成“3%左右”;

3、代表财政政策力度的预算赤字率是3.2%,正好是去年特殊情况下的3.6%与前年常态下2.8%的中间值。结合疫后恢复的背景来看,属于略偏宽松的财政力度。

更高速高质的GDP,更高的CPI,只靠略偏宽松的财政来支撑,显然是不太够的。如果货币还边际收紧,那目标直接就无法达成。所以今年的国内流动性至少要维持中性,即边际收紧一阵子,然后边际宽松一阵子,这样循环以维持中性。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有需要的时候,甚至要切换到阶段性偏宽松的基调,那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见到“灵活适度”变回“合理充裕”。

至于核心资产,由于代表全球流动性的美债收益率是台阶式运行的。可以很清晰地看到,2017年以来的3个阶段,美债收益率就是在各自的台阶里运行。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所以由美债收益率决定的核心资产(还包括美国科技股、港股)估值,并不是取决于美债收益率一时的涨跌,而是台阶的跃迁。图中小蓝点的位置,就是脱离S3(第3阶段)台阶的确认点,也是春节后中美股市的转折点,也是宣告S4来临的起点。

S4台阶大概率落在1~1.5%,小概率落在1~2%。最近一再突破1.5%,一部分的市场力量难免会害怕小概率事件发生,动态加剧了恐慌情绪。

台阶式的美债收益率运行,也决定了台阶式的核心资产估值中枢。2007年以来的核心资产估值变迁,就是随着美债收益率的3个阶段一步步走过来的。我的上一篇文章就是以贵州茅台为例,定量证明了这个逻辑。

随着美债收益率台阶的跃迁,核心资产的估值中枢和市值是怎样变化的呢?画成示意草图,大致就是这么个样子: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A股的节奏,向来是涨的时候从慢到快,跌的时候从快到慢。所以下台阶的初期会比较难受,特别对于买在节前高点的人,难受程度是10倍。但由于下台阶的跨度其实并不大(小于从S2到S3的跨度),所以对于业绩稳定增长,也即估值中枢向右上延伸的核心资产,市值总能再刷新高,而且不用等太久。外资特别爱买我们的核心资产,看中的就是这个。

就在本周,开始出现一些“抱团股要跌几年”的声音。讽刺的是,这里面有很多人还在节前大吹抱团股的逻辑。不过,从理性的角度看,这些声音的出现是好事——如果没有这种声音,核心资产的回撤就还看不到头。

摆脱美债收益率影响的转折点

2019年的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数据集体恶化,越来越多国内投资者担心美股崩盘——这并不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深厚友谊,而是担心美股崩盘会拖累A股。

结果,这种事情还没发生,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给了美国一个疯狂印钱的借口,让美股又撑过了一年。但是,靠打鸡血的前行毕竟有停药的一天,在登哥开始着手为美国干点实事的时候,这一天也就到了。

而随着这一天的到来,两年前我们担忧的问题,现在已卷土重来。

上周三港股印花税上调,当晚美股下调交易资费。这俩一对比,很多人当笑话看,还调侃是“侮辱性极强”,就没仔细想想,一地上调、一地下调,用意却是一样的:

港股上调印花税,这一边的用意很好理解,就是不希望股市再涨。虽然嘴上说“不是要堵南下资金”,冰冷的数据却已说明问题:南下资金流入趋势戛然而止。

美股下调交易资费,这一边的用意需要多思考一步。首先有个常识要先了解:美股的交易资费只在卖出时单边收取,目的是鼓励长线持有。所以美股如果上调交易资费,投资者反而更不会卖出手中的股票。相反,下调交易资费,就是不再鼓励长期持股,甚至是暗示富人们尽快减仓。

也就是说,美股已经做好熊市模式的准备(随着人民币阶段性贬值,这个阶段的港股也是投资禁区)。我们当然不希望被美股拖下水,强劲的年度目标(GDP、CPI)正是要告诉全世界,A股今年要走出独立于美股的行情。

但是目前受美股牵连的程度,显然还是挺高的。所以第一阶段必然是从摆脱美股牵连开始。而随着后面与美股关联性的削弱,也就是核心资产完成价值重估,走新一轮慢牛的转折点。

出处:头条号 @价值先生2020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分享的与事实相反,反着理解才对!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2   2021-03-07 17:58:04  回复

回复/评论:🇺🇸国债被大量抛售,美股作何反应?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18.117.186.92, 2024-04-25 09:14:09

Processed in 0.73182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2)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