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剧内卷愈发严重,开头前5钟如果不够大胆够刺激,整个案件如果不够精巧够离奇,观众会毫不留情的迅速离场。
但这部刑侦剧简直反了。
开场不是血腥的凶杀案现场,也没有用任何香艳去混合惊悚恐怖。
而是一个中老年女警察在自己家中无聊的醒来。
社区马大姐的日常?
更反的是,全剧一共只有7集,整个第一集却都在拉家常,直到结尾才不情愿的把案件带出来。
而如果把其他部分剔除,纯粹评价案件本身的话,无论是精彩程度,还是推进节奏,都只能算差强人意。
这样的刑侦剧,你会打几分?
开播时8.9,第五集之后涨到9.1。
而我,要打满分。
这就是直指年度最佳剧集的:
东城梦魇 Mare of Easttown
小镇悬疑剧。
由著名编剧布拉德·英格尔斯撰写剧本,他非常擅长写困境下的人,他写的《美国女人》(2018)和贝尔主演的《逃出熔炉》(2013)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反强剧情”电影。
对观众而言,他的作品评价也是一贯两极化,有人会觉得无聊、拖沓,而有人就会沉迷到他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活细节里。
我毫无疑问就是后面那种人。
《东城梦魇》就非常英格尔斯,慢慢悠悠到了第五集,可能是制片人跟他说“喂,大哥,我们一共就7集,凶手到现在还毫无头绪这样合适吗”。
于是,他来了个突然加速。
在冷血无情的失控之前,还加一段温热的亲吻。看的我心被撕碎了。
导演克雷格·卓贝也不是善茬,他曾凭借鬼魅的《撒迦利亚》入围过圣丹斯评审团大奖。去年那部恶趣味满分的《狩猎》,也是他的作品。
我太喜欢这个编导搭档了。
这次被《东城梦魇》打动的观众,值得回过头去看看英格尔斯编剧的两部电影《美国女人》和《逃出熔炉》。
当然,全剧最大的咖,还是46岁的凯特·温丝莱特。
我很久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细致、精准、生动到骨子里的表演了。
我看报道说,她为了吃准这个人物,专门去剧中小镇学习了本地一种独特的发音,以让角色身上的“小镇糙劲”更加真实。
她在片中饰演一名小镇的基层警察,已是奶奶辈,依然在为邻居家的狗咬人了,或村东头的二愣子又偷看人洗澡了,之类的日常琐事,殚精竭虑。
大多数此类剧,一开始就彰显警察角色破碎灰暗的家庭氛围,并且最终会把警察自身的困境和案件的困境融汇到一起,《真探》就是代表。
而《东城梦魇》的另一个反套路就在这里,剧中女警起初呈现出来的家庭氛围是普通甚至温馨的,直到最后小心抖落出那些最可怕的伤痕,才反差映衬出她身上的那种动人至极的糙劲。
这是一个非常破碎、充满情绪的人物,但温丝莱特一点也不急着去展露人物身上那些可以轻松打动人的情绪,她先让你看见她身上野蛮的糙劲,非常小镇的糙劲,夹杂着钝感和敏感的中年女性的糙劲。
她以这种独特的糙劲,带观众勇往直前,让观众忽略性别,然后慢慢的慢慢的,咂摸出她身影里掩饰不住的、表达不出的,巨大疲惫的悲伤。
虽然悲伤,虽然是女性,虽然已经破碎不堪,但她依然在靠着某种惯性、某种说不清的力量,独行往前。
这就是《东城梦魇》超越案件之外最动人的内核:没有人缝合你的破碎,但你却必须要努力缝合其他人的破碎。
以及这个过程中必然带来的疑惑:拼凑他人的破碎,是可以让你忽视你自己的破碎,还是让你的破碎更加明目张胆呢?
是后者吧。
故事里详细的连环杀人案,是熟悉的小镇又出现了年轻女孩失踪被杀的惊恐案件,追查凶手的过程中,每个嫌疑人都是熟人,每个受害者也是。
女警察没有神迹,没有福尔摩斯般的探案嗅觉,她只有那骨子糙劲,一点一点的往前拱。
具体过程,我就不赘述了。正如前面所说,单论案件本身,并无太多精彩,本地中年女警察和外来年轻刑警的搭档,也无太多新鲜。
动人之处在于,这个案件呈现出来的慌乱小镇面目,以及诸多破碎不堪,毫无出路,或悲哀或愤怒的众生相。
艰难养家,对唯一的女儿习惯性辱骂羞辱的颓废父亲。
对未来无知无觉,最大的梦想是中学毕业去学个美容美发以后给县里有钱人烫头发的年轻女孩。
外表文静单纯但内心充满秘密的未婚妈妈。
刚刚破了奇案,但其实对警察身份充满困惑的外来年轻警察。
这是所有人都处于一种微妙压力的纷杂环境。这起惨烈的凶案案,就是把诸多压力集中起来全部打碎,再重新组装的外在力量。
而编剧英格尔斯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仅写出这个压抑女人的“糙劲”,还写出了这个“糙女人”内心里温柔、洁白、少女的一面。
这一面起初让观众不以为然,但当后面的破碎愈发呈现,软弱的一面才散发出让人心碎的力量。
也才会明白,为什么这个角色必须是女性才得以成立。
先把性别剥除,再把性别还回去。
第六集跟心理医生交谈的那一段,把我看哭了。
再结合滑坡般的第五集,以及惨烈发生前的那一场吻戏。
太灰色,太疲惫了,戏份写的太足了。
又宛如温水煮青蛙,然后突然浇一头热油。
此剧下周即将完结,还没看的朋友们,追起来了。
出处:头条号 @艾叔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