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剧,很多人第一反应是BBC,鲜少有人会关注到另一个宝藏电视台ITV。
《唐顿庄园》、《摩斯探长前传》、《德雷尔一家》和前段时间推过的三集迷你剧《迫近》都是出自它手。
今天继续推荐一部它家的作品。
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追凶:黑夜狩猎者》第二季
Manhunt: The Night Stalker
《追凶》系列目前一共制作了两季,剧集均是改编自真实案件。
第一季的故事发生在伦敦,一名法国年轻女子遇害。总督察科林作为高级调查官领导一个工作小组,着手调查此案。
随着调查深入,一切疑点都指向了一位叫利维的嫌疑人。
与此同时,科林还发现了他与2004-2006年期间发生的凶杀案有重大关联。
第二季编剧和导演不变,值得一提的是,这桩案件自1992年起整整跨越了17年,直至2009年才令犯人伏法。
第二季比第一季多了一集,目前豆瓣评分8.7。
17年间,犯人数次作案。
作案手法几乎一致,犯案地区也较为局限,可即便如此,依旧难以将其捉拿归案,究竟是罪犯太过精明狡猾?还是警方不作为?
这一切直到科林介入案件后,才逐渐有了答案。
故事发生于伦敦东南部,此地自1992年起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强奸、猥亵、盗窃案件,受害人无一例外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由于作案时间基本在晚上,且一直未被逮捕,媒体称其为「夜行者」。
1992年曾于受害者处提取到犯罪嫌疑人的DNA,但仅仅能得出此人有西印度血统,DNA库内并没有可以与之匹配的人。
罪犯十分谨慎,从未让证人看见过他的正脸,也从未留下过指纹。
并且在1992年犯案之后就销声匿迹,再也没有作案。
直到2007年,他又一次犯案。
这无疑是赤裸裸的挑衅,因此警方将此案优先级调至最高。
可是由于时间跨度太大,先前了解情况的调查组早已被解散。
预算也重新分配,再次启动调查并非易事。
科林刚加入就决定要换个视角重新审视案件,以防止遗漏明显证据。
经过调查,他发现罪犯作案总有些特殊癖好。
比如他从不选择公寓下手,而是找独栋房屋;
在作案时总会切断电话线,并摘除灯泡放进水池中;
再比如他会注意戴蒙面头套与手套,行事谨慎。
罪犯作案的熟练度,更是令人细思极恐。
这不仅意味着他已经犯案数起,且每次都是有预谋的。
提前观察许久受害人家庭情况,房屋布局,才能像出入自家一样轻车熟路。
老人们本就身体孱弱,案件发生之时根本无法抵抗,只能任由罪犯凌辱。
每一位受害者在遭受性侵后,都有身体与心灵不同程度的损害。
有人在受袭期间肠道穿孔,不久后就去世了;
有人在遭受屈辱后,不吃不喝,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但可气的是,这根本无法在法律上判定他为谋杀。
除此之外,有的老人在经受一切后不得不做各种传染病检查。
而在等待结果的两周内,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哭喊着醒来。
罪犯的目标也不仅是女性老人,还有男性。
有一位老兵,曾经是拳击手,可如今垂垂老矣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罪犯朝他伸出罪恶之手,而他甚至难以回忆。
连环强奸犯的逍遥法外,让数千名老年人惶惶不能终日。
而在科林接手了这桩案件后,罪犯依旧毫无收敛之意,反而嚣张至极,一周内就作案三起。
这也让科林意识到是时候应该转变策略,没有一个罪犯是“完美”的,他们总会有露出破绽的时刻。
以前,警方总是将目光对准性侵案件,却忽略了其它也可能是他犯下的非法闯入案。
而在这上百起案件中,或许就隐藏着他的破绽。
科林认为,要应对他的犯罪规模。
警方的相应对策需要改变,应该更为灵活、迅速,不再把新的案件视作全面调查的罪案。
而是视为获得情报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确认嫌犯身份的案件。
他随即申请了大量的警力,这无疑是在他肩上增加了更多压力。
倘若这次抓不到凶手,必将成为他一生的憾事,也会变成职业生涯最后的污点。
说做就做,数百名警察每日熬夜蹲点,将罪犯可能作案的范围缩减到一个中心区域。
每夜分布在不同据点盯着路上的行人与车辆,伺机而动。
然而,这项计划真正实施起来却不易。
一方面是警力的消耗,另一方面是犯人作案的可能性。
如果他不再作案,或者换了地区,那么这一切都将徒劳无功。
可即便如此,罪犯还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再次犯案了……
《追凶:黑夜狩猎者》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叙事方式较为平淡,将整个破案过程娓娓道来,真实细致。
这是本剧的特色,也是本剧的迷人之处。
主角团也没有乱开金手指,可这种没有刻意营造爽点的剧情反而更能抓住人心。
这部剧的亮点并不在于凶手是谁,而是连环作案带给整个社会的惶恐。
这个过程,带给观众的是无尽的思考。
单看罪犯的为人处世,根本无法把他与连环强奸犯联系起来。
而他面对警方问询的淡定,也让人脊背发凉。
这样强大的心理素质若不是遇上科林或许还能继续逍遥法外,那将有更多老人遭受侵害。
幸运的是,科林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
科林的坚持,让罪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出处:见配图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