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刚刚过去的5月21日,张文宏在中华预防医学会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提到:
1、奥密克戎引起的炎症反应确实比流感要轻,但是炎症反应在脆弱人群种还是比较严重的;比较客观的病亡率大概维持在0.09%~0.1%,这个数据与流感比较接近(基于韩国澳洲数据);
2、疫苗是有效的保护措施,尤其对于减轻重症及病亡率(香港数据是接近98%的保护水平);
3、脆弱人群(老龄化,有基础疾病)疫苗覆盖非常重要;
4、包括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核算检测等非药物干预还是必要的,可以降低传播;
5、我们的挑战其实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脆弱人群;我们最终要回到对脆弱人群的保护;
二、张文宏的这个学术分析,相比于前段时间某复旦教授论文中提到的可能的155万病亡(虽然这是基于一些假设条件,在这些假设下,病亡率会达到1.38%,预计1.122亿有症状感染者),是更加理性而客观的。其对奥密克戎危害性的判定,也和这轮疫情中普通人的感受类似。
三、我们现阶段应该继续坚持政府管理部门统一的部署,动态清零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但是同时,基于专家的科学意见,我们在未来,也许可以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有不同的判断;
1、基于客观的判断,我们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更加关键的地方:比如加大对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的推动;提升对脆弱人群的特别保护;等等;
2、同时,基于客观的宣传,可以让脆弱人群自己更加有主动性去除“疫苗犹豫”而去接种疫苗。否则部分脆弱人群看到“清零”的宣传,过于相信清零的绝对安全性,不愿意去打疫苗,反而可能造成后续实质性的危害;这就和我们“生命至上”的方针产生背离了;
四、未来随着情况的发展,过分地以防止感染为重点,而不是以防止脆弱人群生命保护为重点,可能带来的另外一个潜在影响是经济;经济受影响某种程度上也是核心的民生问题。
我们从2020年以来在全球的疫情防控中无疑是优等生。后续我们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实事求是地调整战略战术,也必然会继续成为优等生。
出处:头条号 @知行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