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的昨天(2025年2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了,这个事件极为重要,比什么美国卖了乌克兰,慕尼黑会议震惊欧洲之类的要重要多了。
一来这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有可能影响到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二来这也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先手意义的冲锋号,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在未来的科技和经济格局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在坐的各位,你们该怎么斗还怎么斗,我可是要干活儿啦。
对于昨天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大家比较关心的是企业家们的排座次,谁排主座,谁是次座,谁来了谁没来之类的,这肯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水泊梁山的影响。
华为任正非排首座,这是没有争议的,这一家中国企业,硬刚的是苹果、高通、谷歌、英特尔、英伟达,三星,思科,诺基亚,爱立信,甚至还有台积电。等于是硬刚全世界。
所以我们即使对华为有点看法,比如说它收爱国税什么的,但是你毕竟还是要承认这一点的。
全世界从古至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像华为那样,不仅在多个领域要对抗竞争对手,还要对抗他国的政府力量。而且还活下来了,而且还越活越好。这总是事实吧。
当然我们可以说,华为背后有国家的支持。但是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难道别的企业国家就不支持吗?你总得拿出点实力让国家觉得你值得支持吧。
同样,别的国家你也可以支持你自己的企业呀,你也支持一个华为出来让我们看看呗。
以结果论英雄,你自己首先要争气,关于华为的座次我们说的多了一点,确实它比较重要,在中国的叙事文化里就是这样的,它应该排到首座上。
然后各家企业有各家的座次,我们就不多说了,但是他们所代表的行业,显示出了极强的国家战略方向。
消费、光伏、新能源、农业、牧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通信和智能制造、互联网平台经济。
唯独少了什么呢?房地产和民营金融。
这个信号比座次更重要,也比谁来了谁没来更重要。
中国的会议,是有着中国特色的,我来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特色,那就是,越大的事情,开的会越小。
开的会越大,反而不是决定事情的,而是用来表达态度和走流程的。
比如说两会,这是最大的会议了,但是两会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走法律流程的,是收集建议的。而关系到国家方方面面的各种政策和决定,基本上都是各个常委会干的活儿,都是小会儿来决定的。
中央高调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也是这样,这个会规格很高,规模也很大,它就是用来表达一种态度的。
会上不会出任何政策,真要出政策,那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的事儿,十几个人搞个闭门会议来决定的事儿。
既然是用来表达态度的,那么会议内容其实并不重要,大会开幕的一瞬间,你看一下座次,谁来了坐在哪儿,其实这个会就等于完成任务了。
这就是独有的中国叙事文化。
然后我们就来重点说,对国内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和对国际上表达什么样的态度。
首先,对国内的态度,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向信号,表达了中国经济从强调国进民退,开始向着鼓励民营转变,从强调稳健,开始向着鼓励积极进取转变。
国进民退这个词,不是一年两年了,大家也都很熟悉。具体来说是从2009年开始。
当时为了摆脱金融危机,中国推出了4万亿的救市政策,这些年绝大多数都进入了各个行业的国有企业的领域,壮大了一大批央国企。
2009年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事实上是国企,特别是大型央企的强劲增长。而民营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2009年上半年民企增速首次低于国企,形成“国进民退”的阶段性特征。
从那儿以后,到现在已经15年的时间了,基本上都是国进民退的状态。我们今天经济大盘能够保持稳定,国进民退是功不可没的。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粮食,水电气,交通通信之类的涉及民生领域的东西,不管经济如何波动,基本还都是稳定的。这就意义非凡了。
大家不要以为这些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做不到,包括发达国家也做不到。
今天一度电5毛,明天可能是负电价,后天可能就涨到一块钱了。你这搞得生产生活都稳定不了。我们说电价只是举个例子,我指的是绝大多数国民经济的领域,你能保持基本稳定,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这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做不到的。
得益于十几年的国进民退,中国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
但是,我们要说但是了。现在讲究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出来了:新质生产力。这是以后要发展的重点方向。
要论新质生产力,那么国企就天然地比不上民营企业了。
这玩意儿你不服也不行,古今中外都是这样,你在美国也是这样。NASA,它就是干不过马斯克的民营火箭。
在中国,近年来符合新质生产力的成果,民营企业做出的贡献那肯定是要大于国有企业,特别是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的领域,几乎都是民营企业挂帅。
比如现在大火的deepseek,春晚上的机器人跳舞等等吧。国企的效率确实没有民企高,这是事实。
所以说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它就是一个经济政策转向的宣传信号,如此高调而且是时隔六年之后召开,更是宣传意义非凡。
六年前是什么时候,那时候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的,还有房地产大佬呢,这回一个也没了。这就是信号。
这种态度是为半个月之后的两会做铺垫的,然后两会再表达一个更大的官方态度出来,随后,各个专业的委员会,比如中央财经委,发改委,法工委,金融委,网络和信息化委员会,甚至包括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这些主管委员会再联合各部门,他们开小会出政策做决定。
这就是中国特色,大会表态度,小会做决策。
然后第二个,对资本发出的信号。
现在大家都知道,国际上是比较乱,随着美国政府轮换,政策180度大转弯,不仅是中美之间很复杂,连美西方自己阵营的内部都很复杂。
在这个关口上,其实各路资本他们都在观望,各个都是心神不宁的。
先说国内的资本,你以为他们心里安定吗?不见得啊。
国内的资本,有相当一部分到现在还是看衰中国的,还有一部分虽然看好中国,但还是担心中国的政策,这个很正常,所以国家有必要给国内的资本吃一个定心丸。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一次马云能出席,虽然坐不上首座,但真的很重要。
下一步就是要推出《民营经济促进法》,这部法律的出台那是相当的快,去年的2月才决定立法开始起草,时间仅仅才一年,过几天2月24日就要开始审议了。
法律才是最终的定心丸,这个会议我们表面上看着阵势挺大,其实还只是个开胃菜。先造声势,然后趁热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这道主菜,这才是真正的看点。
最后我们说说对国外释放的信号。
刚才我们说的,中国人讲究的大会造声势,小会定大事,其实外国人也是知道的。他们也能看得懂中国开这个会想要说明什么,下一步想要干什么。
那么,如果你作为一个有头脑的外国人,你会怎么想呢?
他们会从这个会上看到一个可怕又明显的信号,那就是:
中国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以民营企业为核心抓手,争夺全球产业链的主导权。
此次参会的企业名单中,华为、比亚迪、宇树科技、韦尔半导体等企业,无一不是全球科技产业链上的主导者甚至是颠覆者。
他们高高在上排主座,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在向着世界宣告:
未来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国民企将不再是“跟随者”,而是“规则制定者”。
然后你再想想,你还是别想了,再想下去就更可怕了,你看看出席的这些民营企业,分明是中国对“去西方化”产业链的布局嘛。
座谈会上强调的“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通过民企的创新效率,加速对传统工业强国(如德国、日本)和传统科技霸权(如美国)的替代。
这就是中国对世界发出的信号,还有点言外之意,那就是:
你怎么办?打不打?你能不能打?
如果你不能打的话,是不是考虑一下加入我们呢?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吧:过去15年的“国进民退”本质上是对“安全”的优先考量——国企在能源、通信、粮食等命脉领域筑牢基础防线,确保经济大盘稳定。
但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的核心矛盾已从“防风险”转向“求突破”。这是时代的要求,不能回避,更不能视而不见。只能硬着头皮去接,迎难而上。
所以我说:这也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先手意义的冲锋号,让我们共同期待并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吧。
出处:头条号 @大刘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