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我现在就可以丢出结论,美国必输,中国必胜!
2017年7月,时任川普总统与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在白宫高调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先进的10.5代液晶面板工厂,承诺创造1.3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及数万间接岗位。川普将其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并罕见地将开工仪式规格提升至“总统级”。
2018年6月28日,川普携副总统彭斯、众议长瑞安等政要亲赴奠基现场,挥舞金铲破土。威斯康星州政府为此提供40亿美元补贴(含28.5亿税收减免、7.64亿基建拨款),相当于每岗位补贴23万美元,远超美国制造业引资常规水平。
那么如今7年时间过去了,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进展的如何呢?对此我只能说,川普和郭台铭都是商人出身,但这一次,郭台铭把川普骗的好惨。
凤凰记者探访发现,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工厂区大片土地仍处于未开发状态,杂草丛生的道路与空置地块形成鲜明对比。原计划占地3000英亩的园区,仅建成几栋仓库和标志性玻璃穹顶建筑,后者被讽刺为“烂尾大球”,实际生产功能几乎为零。主干道长期封锁,仅通过侧门维持最低限度出入,侧面印证工厂实际运营规模远低于预期。
为什么富士康的美国工厂在美国运营不起来呢?其实原因都是大众所熟知的。
美国缺乏液晶面板产业链配套,富士康需从墨西哥进口零部件,导致单台生产成本激增3000美元。原计划的10.5代液晶面板厂被迫降级为6代线,最终转向组装咖啡自动售货机等低端产品。与之对比,中国长三角地区500公里半径内可完成90%的供应链采购,效率差距悬殊。
尽管富士康开出15美元/小时的薪资,但威斯康星州失业率仅2.6%,技术工人极度短缺。一场招聘会仅收到1300份申请,实际入职不足300人,富士康甚至被迫从中国调派工程师。美国制造业时薪高达37美元(越南的12倍),彻底颠覆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盈利逻辑。
川普试图以富士康案例证明“制造业回流”可行性,但美国去工业化40年后,缺乏配套产业链与熟练工人,强行移植高端制造业违背比较优势。经济学家指出,美国制造业就业流失主因是自动化替代而非贸易逆差。
富士康借政策红利套取补贴,却未实质性扎根,其美国业务仅占全球营收0.3%,重心仍在中国及东南亚。州政府沦为“冤大头”,纳税人背负长期债务,印证《华尔街日报》警告:“40亿美元换不来硅谷”。
所以我说川普和郭台铭虽然都是商人出身,但川普喜欢过度高估自身的实力,富士康美国工厂这个例子,足以证明他被郭台铭给摆了一道。
郭台铭2019年曾宣称“是富士康给大陆上饭吃,大陆离不开富士康”,这种言论本质是错判了中国制造业的底层逻辑。彼时富士康依赖中国35%的全球制造业配套率与1.2亿熟练产业工人,却将自身定位为“施舍者”。
但现实很快打破其傲慢。富士康先后在越南、印度、美国市场上的失败,充分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强大。没有中国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支撑,富士康也做不到如今这般大的规模。
出处:头条号 @春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