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小时候家里有钱吗?”
“我们小时候的富裕,是冰箱里有雪碧,放学能吃包辣条。”
“那现在呢?”
“现在你爹娘在美国,年入9万都不一定敢随便点份外卖。”
前几天,加州联合劝募会出了一份报告,把我这颗生活在圣地亚哥的心,直接击中了:在圣地亚哥,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年收入要达到$95,000,才能“勉强过上基本生活”。
什么是“基本”?不是去La Jolla住海景房,也不是打高尔夫配Titleist,而是:租得起房,吃得起饭,孩子上得起幼儿园,家里有辆车能开去Costco,偶尔生个病还能看个急诊。
而现实是,同类家庭的收入中位数只有$83,779,连“刚好够用”都差了一截。
作为一个带娃移民,我深有体会——美国不是不适合生孩子,而是“适合生孩子的”门槛太高了。
这份报告说,超过一半有6岁以下孩子的加州家庭,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更别说教育、兴趣班、旅行和未来大学学费。更扎心的是,81%的单身妈妈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圣地亚哥明明阳光灿烂、空气干净、治安不错,很多华人也爱这片土地。但对普通家庭而言,房租高、保育费贵、通勤远、物价涨,这日子,真不是“赚得多就够”的问题,而是“花得更快”的无力感。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95,000美元”的生活线从哪来的?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贫困线”,而是加州社会福利团体自己制定的真实生活成本衡量标准(Real Cost Measure),包括:
房租
食品
交通
医疗
儿童保育
不包括什么?
买房首付
大学学费
退休储蓄
意外事故支出
也就是说,这个标准本质上是:你不生病、不买房、不退休,也不出国——就刚好能活着。好扎心啊。
出处:见配图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