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5 月 25 日收到的消息 ‣ 中国和美国等国家正在推进月球资源勘探及原位开发计划。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美国则通过阿耳忒弥斯计划力争重返月球。当前技术条件下,大规模开发月球资源仍需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月球基地原位资源利用及开发概念图(图源:ESA)
人类航天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大部分活动仍局限于近地空间。月球因资源丰富且是地月空间的跳板,成为新一轮探索焦点。21世纪以来,各国启动多项国家级计划,目标包括建立稳定载人登月体系和地月基础设施。然而,月球开发面临多重挑战。
月球是人类最好的邻居,是我们迈出地球的“跳板”(图源:shutterstock)
首先需要明确太空探索目标。上一轮月球探索因目标单一导致投入与回报失衡。当前应结合月球资源特性,制定科学目标。例如,月球背面的射电观测优势、地月三体轨道的探索价值,以及月表环境对行星科学研究的意义,均需系统性规划。
月球上的交通或许并不会“拥堵”(图源:Xent design)
其次需构建地月交通体系。现有运载技术存在成本高、运力有限等问题,需发展重载、可回收、兼容性强的运载系统。同时应建立地月轨道基础设施,实现客运和货运的常态化。
月球俯瞰地球的战略地位使得对它的开发不全是科学与技术(图源:Aerospace.org)
此外需培育地月经济模式。通过太空制造业提升整体工业水平,发展太空太阳能电站、月球采矿、太空旅游等产业,形成可持续的经济生态。
同时需攻克原位资源利用技术。依赖地球补给不可持续,应利用月球太阳能、氦3核能及月壤资源,结合3D打印技术维持基础设施,降低对地球的依赖。
最后需构建太空合作新格局。月球开发涉及多领域价值,需通过国际合作降低冲突风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地月资源开发。
综合自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