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11 月 23 日收到的消息 ‣ 2013年我结束了14年英语教师的工作后,开始规划第二职业,并兼顾孩子的教育,目光转向海外。曾考虑英美澳加新西兰、新加坡,最终一次在泰国清迈和阿联酋迪拜的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认为要去有门槛的地方。

近年来,中国人前往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的机会增多,这些国家对中国护照免签,只要有往返机票即可入境。但免签便利也带来各类机遇与陷阱,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进行诈骗。
与此相对,美国签证和移民门槛更高,但美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教育资源,我把去美国定为目标。

2013年11月底,我抵达洛杉矶。飞机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时,天空蔚蓝无云,两旁棕榈树林立,正如好莱坞电影中的南加州景象。
初到美国并不如想象中顺利。语言是首要障碍,尤其是听说。虽然我在国内有多年教学经验,但面对美国人快速的语速和复杂表达仍常常听不懂。唯一的办法是大胆练口语,多与人交流,克服怯场。

落地后更重要的是心理适应,需要重新建立安全感、社交网络、生活节奏以及对世界的信任。头三个月最痛苦的挑战是日常饮食和点餐。即使能读懂大多数单词,也不清楚菜品的口味和样子。加州店员通常很有耐心,但解释后仍感到困惑,我曾吃过不少难以下咽的食物。
我仍然偏爱中餐,常去华人超市“大华99”采购食材。美国的监控相对较少,交通主要靠自觉。许多路口没有红绿灯,车辆遵守停两秒的规则,礼让现象普遍。不过也会遇到不礼貌的司机。

加州学校放学时间较早,小学在一两点,初高中最晚三点左右。放学后孩子们会参加体育或培训,南加州的孩子普遍身材匀称,饮食以三明治、披萨、饼干加芝士和水果为主,零食也是正餐的一部分,这与国内观念不同。
美国社会对儿童友好,公共图书馆藏书丰富,提供多语言书籍和各类儿童活动,如科学实验、读书会、舞蹈和作业辅导。街区几乎每隔四五个街区就有游乐场,节假日各类活动层出不穷,孩子们几乎不感到生活压力。

但美国的事务处理节奏偏慢,沟通主要依赖邮件,一件事往返需要一两周。网购速度尚可,会员可在2-3天送达,但退货成本高且繁琐。看病必须预约,除急诊外难以即时就诊,且费用高昂,没有保险可能导致破产。
还有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火车慢、空调和窗户老旧、外卖费用高。部分地区的道路和机场设施破损,甚至不如国内小县城。但回顾美国历史,曾在罗斯福时期大规模建设公路、桥梁和机场,这些老旧设施仍在使用,体现了当时的高质量。

美国人普遍友善且善于交流,热情回应问候。新移民虽难进入核心社交圈,但不会受到排斥。居民区夜晚安静,周末节假日车辆稀少,家庭时间被放在首位。
在美国,表达情绪被鼓励,老师常教孩子说出不喜欢或开心的感受。学校注重全人发展,鼓励兴趣培养,大学录取也看重综合素质,学生普遍自信。但所谓的“快乐教育”背后,父母仍会为孩子培养特长,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安排名校参观或出国活动,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很多中产家庭把“润出去”视为提升生活的捷径,却发现美国的门槛远高于想象。十二年前,我在感恩节首次体验美国的感恩文化,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我更关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在单一道路上激烈竞争。无论他们将来选择留在国内还是走向世界,都应拥有自主且充实的人生。
综合自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