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谈到孙宇晨,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币圈大佬”,毕竟凭借加密货币,使得这位新概念作文状元身价大涨。
甚至此后得到孙宇晨成为了川普的座上宾,面对这样的巨大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本来应该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奈何得是,此后孙宇晨的遭遇确实是有些令人无语,甚至落得和自己前辈雷同的遭遇。
开挂人生
这个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走到北大历史系,又一头扎进加密货币圈的人,最近又因为跟川普家族的绑定,再次站到舆论风口。
不仅砸了7500万美元投资川普家族支持的WLFI加密项目,还以川普MEME币最大持有人的身份参加了对方的晚宴。
可很少有人想过,孙宇晨这一路“开挂”的背后,藏着一套绕开监管、玩转规则的打法。
他的故事不只是个人的“逆袭”,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的漏洞与荒诞。时间拉回2017年,孙宇晨推出了加密货币项目波场(TRON)。
当时加密货币圈子里,“去中心化”是最火的卖点,波场也不例外,宣称自己搞了三层设计,还用了“委托权益证明”(DPoS)机制,靠27位“超级代表”处理交易,说这样效率更高、手续费更低。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对劲。
波场的TRX代币,绝大部分都在孙宇晨手里。手里有这么多币,他就能直接或间接操控“超级代表”的选举,整个波场网络的决策权其实都攥在他一个人手里。
说白了,他既是制定规则的庄家,又是下场玩游戏的玩家。更耐人寻味的是波场募资的时间点。
2017年9月4日,中国央行等七部委发了公告,明确禁止代币发行融资,要求已募资的项目清退。
而波场的募资,偏偏选在9月1日,就在监管政策落地前几天。短短几天筹到7000万美元后,孙宇晨很快就离开中国去了美国。
当时还有加密社区的人指出,波场募资用的白皮书,抄了不少其他区块链项目的内容,还没标出处。
波场虽然不承认,但结合募资时间和他后续的动作,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提前知道了监管风声,赶在政策收紧前“捞一笔”就跑?
要是一般人,卷了钱跑到国外可能就低调了,但孙宇晨偏不。没过多久,他又以一个出人意料的身份回到公众视野,格林纳达常驻世界贸易组织的特命全权大使。
一个在国内争议不断的人,怎么突然成了别的国家的外交官?答案其实很简单,靠“买”。
他走的是加勒比岛国很流行的CBI移民签证路子。这种签证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国籍”,而且不少岛国为了赚这笔钱,条件放得特别松。
孙宇晨第一步先入了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国籍,这个国家的要求低到什么程度?只要花25万美元,最快45天就能拿到国籍,连“移民监”都没有,不用在当地住就能享待遇。
更离谱的是,这个国家的金融监管特别混乱,早就成了洗钱的“重灾区”。
钻漏洞成大佬?
2014年美国财政部就警告过,圣基茨的法律体系给洗钱提供了很多漏洞,罪犯很容易躲掉调查。
加拿大甚至直接取消了对它的免签,直到2023年对方承诺改革才松口。
即便这样,还是有人钻空子,2023年新加坡的特大洗钱案,就跟这个国家的宽松政策有关。
对孙宇晨来说,圣基茨的“宽松”刚好合他心意,但他也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拿到圣基茨国籍后,他又搞定了马耳他的国籍,马耳他是欧洲有名的移民国家,有了这个国籍,在欧洲做事会方便很多。
之后他又杀回加勒比,花钱入了格林纳达国籍,还买了个“驻WTO大使”的头衔。要知道,不少加勒比岛国靠“卖官”创收,只要钱给够,外交身份也能拿到手。
他这么费劲儿搞多个国籍和外交身份,可不是为了“拓展人脉”,核心目的是给自己建“法律防火墙”。
2021年12月他当上格林纳达大使,拿到外交豁免权,而那段时间,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正盯着他。
可他没想到,美国在西半球的影响力太大,2022年6月格林纳达政府换届,他的大使身份突然就没了。
2023年3月,SEC果然对他出手了,把他和波场基金会、BitTorrent基金会等三家公司一起告了,说他们没注册就发行证券、操纵市场,还找名人非法推广。
波场这边辩解,说SEC管不着他们在海外的业务,代币销售都在国外,还特意避开了美国市场,这话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我们只针对其他国家的投资者”。
可SEC拿出了大量证据,波场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当时很多人觉得,孙宇晨会跟币安创始人赵长鹏一样,面临巨额罚款(赵长鹏当时罚了72亿美元)。
但孙宇晨又一次“化险为夷”,这次他找的“靠山”是川普。他给川普家族的项目投了大笔钱后,SEC居然暂停了对他的民事欺诈案件。
这事儿让美国民主党议员炸了锅,公开说这是“权钱交易”,要求SEC解释为啥暂停案件,可SEC至今没回应。
很明显,孙宇晨的玩法升级了,以前是躲监管,现在直接找政治力量“背书”,用金钱换政治影响力,帮自己解决法律麻烦。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孙宇晨为啥能一次次绕开规则?其实他的每一步操作,都踩在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漏洞”上。
新自由主义一直鼓吹“市场至上”,说政府少管经济,搞自由贸易、金融自由化,就能提高效率、增加福利。
可现实根本不是这样,这套理论反而让少数精英钻了空子,孙宇晨就是典型例子。
首先,数字时代的资本流动特别快,不像实体资本那样容易被国家管住。
孙宇晨靠买国籍,把自己的身份和资本管辖地“绑定”,彻底摆脱了母国的监管。
自由?商品
更荒唐的是,国籍这种本来不能交易的“公共产品”,在新自由主义下也成了商品,圣基茨这些小国靠卖国籍赚钱,全球富豪靠买国籍避税、躲监管,形成了一条畸形的产业链。
其次,波场吹的“去中心化”,其实是个幌子。波场前CTOLucienChen早就说过,波场是“伪去中心化”,那27位“超级代表”大多受波场基金会控制,少数人攥着大部分投票权。
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是孙宇晨故意这么设计的,就是为了牢牢控制整个网络。
这跟新自由主义的现实困境一模一样:理论上喊着“自由市场”,实际却是权力和资本往少数人手里集中。
波场用“去中心化”当营销噱头,吸引普通投资者进来,等钱和权力到手后,又用这套体系强化自己的控制,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投资者。
最后,新自由主义信奉的“有效市场假说”,在孙宇晨这儿也被戳破了。
这套假说认为,市场能通过价格信号合理分配资源,可孙宇晨搞的“洗售交易”,就是在人为制造虚假信号。
他控制的账户之间,每天有几百万TRX的交易,看起来市场很活跃,其实都是假的,目的就是骗普通投资者进场,然后收割他们的钱。
这说明啥?一旦没了监管,市场不会自动变得“有效”,反而会变成欺诈的温床。
新自由主义喊的“去监管”,不是让市场更健康,而是让金融资本无序扩张,最后牺牲的是普通人的利益,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孙宇晨的故事,不是个例。他从躲监管到找政治靠山,从用“去中心化”骗钱到靠买身份避祸,每一步都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的矛盾,理论上的“美好”,在现实里全走了样。
现在川普家族的WLFI项目,又以“可疑活动”为由冻结了他的代币,对川普来说,孙宇晨不过是个送钱的“过客”,根本不算什么重要盟友。
未来孙宇晨还会有什么新操作,谁也说不准。但他的“奇幻漂流”已经告诉我们:新自由主义那套“市场万能”的说法,早就站不住脚了。
要是不补上监管的漏洞,还会有更多“孙宇晨”出现,继续收割普通人的财富。
而对我们来说,看清这些套路,别被“高收益”“新概念”忽悠,才是最实在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结语:
面对孙宇晨这样的遭遇,其实也并不算难以理解,尤其是这种被吃干抹净后一脚踹开。这种行为更是符合我们对美国的印象。
但是当我们翻开孙宇晨的遭遇会发现,他之后的遭遇,从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出处:见配图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