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江苏无锡,海力士-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海-意半导体)厂区内彩旗招展,第二天的“812项目”一期工程竣工仪式,使得这里提前出现一派节日的景象。
包括韩国政府产业资源部副部长在内的政府要员,以及来自海力士和意法公司的高层已经陆续抵达无锡,准备参加于10月10日举行的竣工典礼。
然而,两年前,海-意半导体项目刚刚落户无锡时,由于面临来自韩国国内“半导体技术外流”的质疑,海力士曾一再要求中国有关方面,对其在中国的投资低调处理。
很显然,一期工程的“马到成功”,让海力士有了庆功的底气。据本报记者了解,伴随着海-意半导体项目一期工程的竣工,一个高达百亿美元的庞大增资计划已经呼之欲出。
“技术外流”争议
“812项目”是海-意半导体在无锡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海-意半导体则是由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公司(Hynix)和欧洲的意法半导体公司在无锡合资成立的企业,注册资本7.5亿美元,海力士和意法分别占2/3和1/3的股份。
海-意半导体在无锡的半导体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为20亿美元。它是无锡市政府引进的江苏省最大外商独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单体投资最大的半导体项目。
今年4月14日,无锡历史上第一块8英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顺利下线。5月份,海—意半导体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90纳米技术)正式量产。目前,该生产线月产8英寸晶圆2.5万片,生产良率超过95%。
据记者了解,海-意半导体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使用70纳米技术)设备已于日前安装完毕,经过8月份的试生产后,这条目前全国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12英寸生产线将于10月份量产,月产可达12英寸晶圆1.8万片。
届时,无锡将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8英寸和12英寸晶圆生产线的城市,而海—意半导体也将成为海力士在韩国以外的最大半导体生产基地。
然而,两年前,业绩下滑、债权人逼债、欧美和日本对其出口内存芯片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等,使得海力士几乎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在中国设立工厂,是能够克服危机的唯一的生存方法”。
在中国建厂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还能绕开欧美的高额关税惩罚,重新进入那里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分享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不过,就在海力士与无锡市政府的投资合作协议在南京签署后不久,“海力士此举将导致半导体技术外流”的质疑声便在韩国国内此起彼伏。为此,海力士不得不一次次在韩国国内做出解释。
无锡力挺
事实上,海-意半导体的出奇顺利在一定程度上,令韩国国内的质疑声渐渐平息。这当中,无锡市政府的满腔热情和办事效率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