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际经济增长数据即将浮出水面
中国即将公布的修正后经济数据将表明,这个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实际的经济规模将比人们现在所了解的更为巨大。
中国统计机构的一名发言人周二表示,他们将于12月20日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修正数据。
经济学家们预计,这份修正后数据报告将显示,包括旅馆、银行和百货业在内的服务行业在当前经济构成中的比重已远远大于官方之前所公布的结果。
这种经济格局也将意味著,中国现在的总体经济情况无论在运行状态、国民收入和经济规模方面实际上都优于当前数据统计结果。
若GDP数据被大幅修正,也许将促使经济学家们重新修改对中国赶超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时间预期,但从现在来看这可能还是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目前中国统计的2004年GDP为1.65万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的12.6万亿美元。
制造行业传统上向来被视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过去10年来,这一行业一直都保持著近10%的年增长水平。美国官员们已开始敦促中国政府要刺激个人消费,尤其是推动服务业发展,从而减小对制造业出口的过分依赖。
中国政府如今似乎正打算告诉外界,在使用改进后的数据统计方法后,他们发现以往得到的服务业数据其实一直存在被低估情况,实际上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家们对服务业被低估的现象并不感到奇怪,由于该行业本身具有的小规模和以现金为基础的特性,使得其数据搜集难度要大于对工厂产值的统计。
对2004年经济数据的任何小幅调整都可能引起大范围的连锁反应。例如,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经济学家宋国青认为此次数据修正后,中国可能还需要对前几年的经济数据再做一番调整。这种修正或许也将意味著中国的现在经济增速实际已超越了之前的官方统计结果,事实上近年来,仅仅是这些已公布经济数据已经令许多美国制造业团体大声疾呼要求通过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以放慢中国的经济车轮。
美国贸易团体制造商联盟(Manufacturers Alliance/Mapi)的Ernie Preeg表示,中国国内经济规模较大且发展多元化,这意味著中国将能较好地消化货币走强所带来的种种经济冲击,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出口所推动的。Preeg重申,美国制造商呼吁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实现大幅度升值,现在中国的商品出口仍在不断增长中。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 Co.)经济学家梁红表示,忙碌的餐馆和拥挤的零售店使任何一名踏足中国的外国游客都能立刻感受到中国消费者惊人的购买力,虽然根据官方数据,中国人并没有能力支持这样的高消费,这不像是一个人均收入1,000美元的国家所应有的样子。
中国政府公布,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首次超过了1,000美元。
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一直以来都遭到外界怀疑,并被认为充其量只能看作是可粗略反映经济扩张步伐的指示性工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和中国境内的国际多边贷款机构长期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中国政府改进对经济数据的统计方式。
Hong Kong《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周二报导,修正后的GDP数据将显示2004年服务业被低估了3,000亿美元,几乎为去年经济总产值的20%。中国统计机构一名发言人表示,可能会对2004年GDP数据作小幅修正,但拒绝就此做详细说明。
这批根据统计局的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修正的经济数据定于本月向外界公布,这并不是中国首次对经济增长数据作大幅修正,过去也曾有先例,如中国政府曾公布2003年上半年GDP增幅为8.8%,大于初步数据显示的8.2%,这表明同期GDP将因此增加约33亿美元。(华尔街日报)
中国GDP重估的含义
长期以来,驻Hong Kong的投行经济学家们一直倾向于使用自身估计的中国GDP规模与增长数据,而非官方的统计;国际组织尽管接受中国官方GDP数据,但同时也会在内部自行估算一番。在首次全国经济普查(2004~2005)后,官方对GDP规模统计的准确性问题做出了回应:问题之一在于低估了私人部门和服务产业的规模,和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相比,统计数字缩水大约20%:例如,2004GDP约低估了3000亿美元。
这与来自Hong Kong与华盛顿的估计基本吻合,也让一些反映经济结构的比率回归正常水平,破除了中国经济的一些“神话”:如果GDP基数扩大20%,那么按照2004年的数据,投资率将从44%下降到37%,储蓄率将从47%下降到39%,这与同样处于经济起飞最快速阶段的上个70年代初的日本、80年代初的韩国相当——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并不如原来估计的严重。
相应地,投资效率(用固定资本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 “增量资本产出率”表示)也将有相同比例的改善。一直被认为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多的广义货币M2/GDP比率将从185%下降到155%——这在银行主导的经济体系中属于基本正常的水平。高盛驻Hong Kong的中国经济学家梁红的评论是,“中国经济比通常所认为的更有效率,从而减少了市场对硬着陆的担忧。”
按照原有的GDP数据计算,2004年的美元对欧元贬值让中国GDP规模落到了意大利之后,位列世界第七。根据这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即便按市场汇率计算,中国也已经超过英、法、意,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而按照IMF和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官方此次至少确认,自己的块头远比原来所承认的要大。
块头大当然值得高兴,但统计部门会有些尴尬。国内外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研究者与决策者,都能对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而对数据收集方法和调整、预测技术提出一大串问题。GDP低估只是问题之一,不过20%的幅度可能还是让公众吓了一跳。在GDP数据修正之后,统计部门还需要对历史序列重新调整以保证整套数据完整一致。否则,孤立的数据修正只会带来对统计可信度的更多疑虑。
上个周末,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经济的灵活性远比通常想象的要大,特别是非国有部门的扩张,给估算和预测经济活动都带来了困难。而IMF早已指出,分散的统计体系限制了统计部门改变数据收集方式的能力。中国统计部门前些年就已承认GDP统计存在的问题,但直到此次全国经济普查,才得以确认这些问题并重新估算。看来,作为经济活动的基准标尺,中国统计部门还需要足够灵活,以赶上经济灵活性的步伐。(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