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伟
最近两天IT媒体颇显热闹,Intel董事长贝瑞特来了,在华期间他分别造访成都和北京,进行以系列商务活动为代表的“公关之旅”。
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公关”,看来Intel也是出于无奈。一方面,Intel的老对
手AMD最近几个月在中国风头明显地远远超出Intel之上,另一方面,国内原先与Intel有良好合作关系的PC厂商都已经与即将AMD合作。
当然,最引起轰动的要数中国PC厂商的领头羊联系与AMD合作:2004年6月9日,联想集团推出基于AMD处理器的“锋行”V系列家用电脑;2004年8月3日推出基于AMD低端处理器的“圆梦”系列低价电脑,“圆梦”系列低价电脑的推出更被业界称为“AMD在中国发展的里程碑”。
对于联想集团的这种“不听话”行为,Intel很生气。这与Intel作为PC主宰、挟CPU以令各路PC厂商诸侯的地位不相称:Intel一直都想控制下游的PC公司,全世界所有的PC公司都得给他打工,而且不能有任何反抗的动作与迹象,它不能容忍强势下游PC企业不听话的行为。
因此自从联想与AMD合作后很多迹象表明Intel对联想集团的做法很不友好:事实上自从去年联想和AMD合作推出“圆梦”系列电脑以来,前任Intel中国总经理杨旭就再也没有在联想的任何活动现场露面;自从今年春天上任以来,Intel中国区总经理赖一龙也从来没有出现在联想集团的活动现场。
本来Intel的这种对联想不友好的行为想达到杀鸡骇猴的效果,可是事实表明对联想的惩罚收效不是太大,其它PC厂商根本无视这种惩罚纷纷与AMD合作。目前,国内前三甲的电脑厂商中,联想、方正与AMD都有合作关系,特别是最近几天,有消息人士称,近一段时间以来,AMD高层正在频频造访清华同方电脑,一些AMD中国区的人员也频繁出没于清华同方电脑位于上地的总部大楼。种种迹象表明,清华同方极可能在近期与AMD进行某种方式的合作。如果AMD真能够成功策反清华同方,那么中国市场三大一线PC品牌将全部投靠AMD阵营,这对Intel来说绝对是一个打击。
另外,最近几个月AMD在华一系列的动作使AMD中国树立了非常友善的形象:先是今年10月下旬,AMD大中华区总部正式落户北京中关村,并第一次在华召开了全球董事会,显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随后AMD高调宣布了向中国转让X86芯片设计核心技术这个震惊全球IT界的决定。据称,这是AMD在美国克服了重重困难说服美国政府、迄今美国向中国转让的最先进的芯片技术。AMD的这两个动作不但使AMD在中国出尽了风头,而且还获得了用户、厂商、业界的一致好感。
如果以前某个厂商与AMD合作,因为惩罚的对象是某个厂商,Intel利用其上游地位还能加以“惩罚”的话,但这次“惩罚”的策略就不能奏效了,因为AMD拉拢的是国内整个PC产业,Intel不敢也无力加以惩罚,只能进行讨好式地公关活动了,向中国追加投资就是一个讨好的举动,说好听点就是“公关活动”。
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Intel向中国与印度的投资是有差别的。一是数量上也不可同日而语,Intel宣布在印度的投资计划时,震惊了印度业界。Intel明确表示,为了巩固过去10年在印度经营所打造的基础,并且履行Intel公司的承诺,将在未来5年内追加投资10多亿美元,扩大公司在印度和当地技术公司的业务规模。具体说来,Intel将投资8亿美元,扩大位于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Intel还将向一家风险资本基金投资2.5亿美元,该基金将对印度的软件和硬件公司进行投资,这一计划超过了Intel公司过去十年对印度的投资总额。
相比之下,Intel在成都的投资额要少很多;二是投资意向不同。根据媒披露的信息,这一项目带来的是Intel最新的“产品和测试封装加工”技术,也就是说Intel在此次项目中带来的只是产品与非核心技术;而对于印度的投资,根据贝瑞特在一份官方声明,这些投资中的约一半资金将流向Intel设在印度的研究实验室和销售部门,另外一半资金将用于个人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即重点用于“研究与开发”。同样是投资,由于资金的使用去向不同,对本国的影响与促进作用是不同的。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一段话不得不让我们沉思:“用市场换技术是自欺人,第一,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了,夺回来十分艰辛;第二,让了市场并不见得会得到技术;第三,让了市场则废掉了自己的技术;第四,让了市场又缺乏核心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依附型国家,最后受制于人”,他还强调“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根据这段话,对于Intel对中印投资的差别,我们又该作如何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