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称去年这个时候,经济学家们在讨论今年国民经济运行时,大家较多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问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问题;三是通货膨胀问题。现在,离2005年结束还差一个月时间,我们对经济学家们普遍关注的以上三个问题有了一个大体上的答复。
2004年担心的三大经济问题都没出问题
第一,2005年粮食总量达到9600亿斤左右,是一个丰收年。经济学家们关注粮食问题是因为凡是中国宏观经济的较大起伏都和粮食问题有关。1998年中国粮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之后中国粮食总量和价格持续下降,下降过程一直延续到2003年。2003年中国粮食总量8614亿斤,由原来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转到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粮食价格发生变化,粮食问题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造成较大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了积极的调控措施,在粮食问题上加大了调控和扶持的力度,所以2004年的粮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去年,在分析2005年粮食形势的时候,大家觉得政策没有变化。今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是解决三农问题,政策的力度比去年大,人们种粮食的积极性也日渐高涨。从粮食问题的角度来看,12月初可以有这样一个结论:今年中国粮食总量达到9600亿斤左右,是一个丰收年,这个担忧大可不必。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没有反弹,而且结构上比较好。大家担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我们要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国民经济运行当中出现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是怎么产生的?最主要的产生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幅过高和增速过快。从今年情况来看,投资总的形势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强烈反弹,不仅没有反弹,而且结构上比较好,影响经济增长的瓶颈行业得到了加强。但是投资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率为26%,还是高位运行。投资过热深层次的原因没有解决,体制和制度上的原因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去年经济学家们担忧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2005年通货膨胀率估计在2%左右,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大家关注的第三个话题就是通货膨胀,去年之所以担心通货膨胀,是因为去年通货膨胀率高达3.9%,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点。去年通货膨胀率到了3.9%,重要原因就是粮食价格上涨。现在回头看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价格上涨的调控是可圈可点的。今年1至10月份通胀膨胀率为1.9%,去年同期是3%以上。今年年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通货膨胀率目标是要控制在4%,现在看肯定到不了4%,我估计就是2%左右。总的来看,中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增长9.4%,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4%,保持在平稳状态。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那就是2005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亏损上升的三大原因
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国际收支不平衡;二是工业企业的利润增幅回落,亏损额上升。
今年1至9月,全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20.1%,同比回落19.7%。相比较而言,此前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平均增幅是40.5%。更深层次的分析会发现,还有更深入的问题,即利润增长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等少数行业,而多数行业的利润增幅都有较大回落。在过去表现相当不错的一些行业,如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亏损上涨的状况。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三大主要原因。
第一是从宏观上看,上下游产业市场的格局不一样。上游产业如石油、煤炭等需求旺盛、价格上涨;而下游产业则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市场本身就给了一个价格下行的压力,还得被迫接受上游动力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最终导致亏损上升。
第二是中国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加上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导致部分行业生产过剩、产品过剩。如水泥行业,2004年第一季度,行业盈利17亿元。而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水泥行业却亏损达4.2亿元。造成这一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重复建设。
第三个原因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房地产和汽车制造行业回落,导致对钢材的需求的回落,引起价格下跌。
(根据姚景源在“200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主题报告整理)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技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3.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4.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7.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做好2006年经济工作必须具体抓好八项工作
1.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控制新开工项目
3.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
5.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
6.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8.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