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话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具体细节已经出台,更获悉,各地市场已经张贴了“工商警示”,增加了电信设备认证网站查询点等,这说明对此次整改行动,各方决心坚定,反应迅速,市场
环境有望迅速好转。
即便如此,笔者还是想就几个方面“罗嗦”几笔。
首先,找准切入口。受手机市场不规范行为打击最大的是国家财政,那么多的“夫妻店”、“兄弟摊”,每年“暗渡陈仓”1500万部以上的黑手机,中间流失的税收以数百亿元计。据悉,俄罗斯对满大
街“灰色手机”的整治就是从税务环节切入,从最末端的销售开始,明查和暗查相结合,抓到一款,便从它到手机市场的流程逆向而查,顺藤摸瓜。在如今税务系统全面联网的情况下,恐怕很少有能逃脱恢
恢法网的。其他工商、质检部门当然应该根据所司职责查处相应的店铺和产品,但估计效果没有税务部门那么直接。
第二,执行。就像徐立华所言,手机以及手机配件产品体积小,携带方便,所以想靠海关拦截非法手机难度很大。但是,就目前中国个别入境检查状况却不得不想说一下。笔者本月17日中午2点左右自深圳罗湖从Hong Kong入境,特地观察水货手机入境渠道。结果发现在罗湖口岸的边防检查处,除了大厅边上设有一台行礼检测机外,并无专门人员监督,检测机也不在道路出入口上,包括笔者在内的大部分游客
都选择了绕道而行,并无人员拦截。不知道这样的状况是否普遍。笔者提及这点的主旨不在指陈海关,而联想到与违规手机市场有关的各个环节,包括工商、质检、公安及手机质量检测等等,在下一步的整
改中,执行力度无疑是决定市场能否肃清的关键。
第三,舆论环境。与目前市场秩序相关的因素中,笔者认为最可怕的尚不是目前的市场状况,而是目前正在形成的舆论环境。自去年夏天笔者的一个毕业于清华,在外企工作的亲戚购买水货的Motorola
智能手机以来,身边已经有不下10人从各种渠道购买水货手机。更匪夷所思的是,一些手机企业内部人士也告诉笔者,某款手机还是买水货合算。不管这中间是否存在合理定价等问题。笔者认为,和音像产
品一样,手机产品的消费环境正在消费者自己的纵容下变坏。而事实上,与十几元钱的音像产品不同,手机毕竟是一个消费者掏钱之前还要三思的产品,质量和售后十分重要,但是,在一些恶意或者不经意
的舆论影响下,人们正在弱化对正常的完善产品的追逐,这种消费趋势十分可怕。因此,除市场整改活动外,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也不可或缺,不仅是媒体,每一个形成舆论环境的个体都有义务参与进来。
在社会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灰色地带”在所难免,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扩白减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减少灰色地带,人人有责。(n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