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遭遇了开源社区的冷遇,Microsoft开放Office标准格式到底还是一件好事
文|刘磊
对于开放源代码世界来说,2005年11月23日是个不寻常的日子。一向被放在开源对立面的软件巨头Microsoft在这一天正式宣布向ECMA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Office Open XML文件的格式
。在18个月之内,用户、竞争对手和开发人员就可以从ECMA下载详细的文件,了解如何生成Microsoft的Word、PowerPoint和Excel文件,而ECMA也将开发相关的文档供业界使用。18个月后,用户无需购买Microsoft的Office软件,也可以打开并使用Microsoft的Word、PowerPoint和Excel文件了。
Microsoft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以前不开放是为了市场,现在开放还是为了市场。近年来,用户尤其是政府用户对于Microsoft的一些文件格式不支持其他公司的Office软件一直颇多微词。欧盟早就鼓励IBM、Sun等公司采用统一开放标准的文件格式,而IBM和Sun也的确从去年开始就逐步开放文件格式,支持OpenOffice。这无疑给Microsoft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不久前,在Microsoft的大本营美国,马萨诸塞州要求政府不再使用非Open Document标准的文档,这使得Microsoft的境地变得相当尴尬。
此时此刻宣布开放,显然是Microsoft为挽回政府市场所做的努力。尽管OpenOffice在个人市场还远不是Microsoft的对手,但在政府领域却有相当的影响。Microsoft当然不会放弃Office,它只会实行有限的开放,而且它还可以升级自己的Office,到时文件格式是否开放,还是它说了算。Office这支“现金牛”的鼻子,依然稳稳地牵在Microsoft手里。
面对这一消息,开源社区内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程序员们是反应最激烈的,在他们看来,这无疑又是一个阴谋:既然要开放Office,为什么Microsoft还要申请相关专利?为什么Microsoft不在自己的Office软件中支持Open Document格式?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OpenOffice能得到更大的市场容量,但也很可能因此而成为Microsoft的附庸。
而作为Microsoft直接竞争对手的其他提供Office软件的公司,心情则要复杂得多。国外的开源软件公司支持OpenOffice,对Microsoft的Office一向采取排斥的态度。Microsoft宣布开放Office文件格式,对他们来说,好处是能够实现对Word文档的支持,方便用户,消除使用壁垒,增加潜在用户群体。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最重要的用户—政府面前,OpenOffice失去了与Microsoft抗衡的最大砝码。
而国内的软件公司,如金山、永中、共创开源等,则往往把对Microsoft的兼容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Microsoft的这一举措对他们的影响很值得玩味。对于像金山那样将WPS核心代码重写,好不容易做到基本兼容Microsoft的国内软件公司来说,Office文件格式这一他们之前梦寐以求的东西,现在却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开源社区很难为Microsoft的这一让步而欢欣鼓舞,但对用户而言,这仍然是一件好事。对于非MicrosoftOffice软件的使用者来说,文档的阅读和使用将会更加没有界限。已有图书馆对这一举措表示了赞赏,称这有助于它们完成核心的责任:向公众提供数字化的藏书。不过,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确定包括了Office战略的Live平台会不会像.net一样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