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讯【记者张莹】近日,国内安全厂商发布了《 2005年网络安全报告》,该报告显示, 2005年网络威胁呈现多样化,除传统的病毒、垃圾邮件外,危害更大的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网络钓鱼等纷纷加入互联网安全破坏者的行列,成为威胁计算机安全的帮凶。间谍软件的危害甚至超过传统病毒,成为互联网安全最大的威胁。
间谍软件成最大威胁
据统计, 2005年中国计算机间谍软件感染率大大高于去年,由 2004年的 30%激增到今年的 90%。反病毒专家分析,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宽带网络的普及,网民在电脑设备上存储的账号、密码等机密信息也越来越多,以窃取用户机密文件和个人隐私为目的的间谍软件已经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病毒,成为网民的最大威胁。
目前,间谍软件从以前单一的收集用户信息和盗取有价账号等方式扩展到恶意广告。恶意广告的典型特征为悄悄安装、不易卸载、保护自己使用低层技术与多种软件冲突、随时随地弹出骚扰广告。而目前在国内对用户侵扰最多的间谍软件就是恶意广告和盗号木马。据统计, 90%以上的网民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此类间谍软件的侵扰。
间谍软件的危害不仅仅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的骚扰,往往背后还隐藏着更加严重的威胁。间谍软件被黑客利用能够记录用户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活动,包括敲打了哪个键盘、密码、发送和接收的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和照片等等。从 E-mail、 QQ、 MSN号码,到
ADSL账号、网上银行账号,几乎都成为间谍软件的袭击目标。
网络钓鱼有增无减
网络钓鱼作为一个网络蛀虫,自从 2004年出现以后,迅速成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主要攻击方式。进入 2005年,网络钓鱼的制造者已经从最初的为技术痴迷的病毒爱好者变成受利益诱惑的职业人。
在 2005年,利用网络钓鱼手法,建立假冒网站或发送含有欺诈信息的电子邮件,盗取网上银行、网上证券或其他电子商务用户的账户密码,从而窃取用户资金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国家相关机构、公安机关和银行、证券等相关部门提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电子商务用户对此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网络钓鱼在 2004年及以前,多以邮件方式投递到用户邮箱中。而在 2005年,其传播手段已经从单一的方法变成了多种传播方式,包括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利用虚假电子商务进行诈骗,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等。此外,还有的病毒制造者通过手机SMS、 QQ、 MSN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钓鱼不法活动。
明年病毒更加猖獗
根据反病毒专家的预测, 2006年的计算机病毒会更加猖獗。而且,随着利益的驱动,以间谍软件、网络钓鱼等为主的盗窃用户信息、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会越来越多。
同时,由于 IM工具与智能手机平台的结合,将可能出现平台混合式感染的病毒。可能出现多种病毒变种频出的现象,采用频繁更新的手段代替被人所知的传染方式。此外,病毒的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形式,而是更大的融合和包含,使用户防不胜防。
反病毒专家提醒用户, 2006年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以防护为主,还要有相应的检测、响应及隔离能力,在大规模网络病毒暴发的时候,能够通过病毒源的隔离,把疫情降到最低,对于残留在网络上的病毒,人们也要有相应的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