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分钟的动画片,就有多少分钟的品牌广告。
许扬帆/文
有“蓝猫之父”之称的王宏喜欢把自己比作动漫业的“张艺谋”,虽然这个称呼恐怕会招来一大群业内人士的嘀嘀咕咕和不同看法。不过在动漫产业的商业范畴上,王宏的成功
是摆在眼前的。2004年年底,王宏一手缔造的“蓝猫”已经为湖南三辰公司打造了一个年产值1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群,甚至在前几年,如果说起中国的动漫产业,“蓝猫”几乎是唯一的成功代表。
但就在“蓝猫”功成名就的时候,行事风风火火的王宏却决定抛弃“蓝猫”。2004年中旬 ,王宏辞去三辰总裁职务,将自己所持的三辰39%的股份兑现成5000万元现金。其后由王宏控股51%的湖南宏梦卡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并推出了新品牌——“虹猫蓝兔”。
“其实如果推倒重来,10年的探索可以在1年内完成。”王宏感慨地说。在他眼中,经营了七八年之后的三辰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有的局限,而当公司已经形成惯性,推倒重来又很难,重新成立新的公司就是最好的选择。
对动画的不同解读
一年中,宏梦确实用令人吃惊的速度取得了重大突破。2005年2月,借助一台动画春节晚会《虹猫蓝兔闹新春》的播放,宏梦推出全新的卡通品牌形象。之后,宏梦制作的千集卡通电视连续剧成功实现在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的“落地”。按照当年“蓝猫”的发展经验,王宏甚至已经声称:“预计2005年全年投放的帖片广告总价值50亿元。”
但是,这些广告的收入只是一个虚拟的价值,真正的收入来源并不在此,2005年年初,宏梦先后投资成立了虹猫蓝兔医药公司、产业发展公司、宏梦信息科技公司和宏梦银河传媒公司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围绕卡通节目塑造的形象,介入儿童药品、文具、童装、玩具、卡通技术开发、电信增值业务、图书音像发行等相关的产业。
“很多人不理解,但其实我们的儿童用OTC药品未来很有前途。”经营三辰医药产业多年的虹猫蓝兔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中说。去年,宏梦选择了和太极集团合作,先期贴牌生产“小儿止咳糖浆”等12岁以下儿童药,2005年8月,打着虹猫蓝兔形象的医药开始向全国销货,预计在年底将实现5000万元的销售规模。
依靠快速大批量的动漫形象来带动衍生产品的收入,这是当年“蓝猫”获得商业成功的关键经验,这也是王宏“用最快速度构架更理想商业模式”的最终方向。
虽然有人说这几乎是要用“发豆芽”的速度建立“Disney的商业模式”,但是王宏对此充满信心。“在‘后电影时期’,衍生产品的开发至少应该早于卡通剧目的播放。”王宏说,“否则卡通形象——生产供应——整合营销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就会大打折扣。”
和探索期不同,现在王宏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在中国,不把卡通公司当一个产业链来运作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中国,单一的卡通制作公司几乎不能够生存,给国外企业作OEM的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作原创的企业又无法从“理论上的下游”——电视台获得足够的回报。
不活着,再多的理想也是白搭。王宏说:“我们对于动漫的理解必须要调整。最重要是让宏梦的卡通形象以最快的速度向各地扩散,节目与专卖店同名,卡通人物和卡通品牌相吻合,500小时的节目实际上就是500小时的品牌广告,只有这样,才能给衍生产品的销售带来综合性的收益。”
动画工厂
在长沙市北部的一个小镇——星沙,宏梦新设不久的总部办公室占据了长沙师范专科学校主楼的2/3空间。这个略显荒凉和简陋的总部看起来空空荡荡,装修得无比平凡。这确实很难让人联想到艺术,甚至也无法相信这里面进驻的是目前国内最赚钱的动漫企业之一。
尽管“蓝猫”一直被行业认为是中国中国生产的卡通的第一品牌,但其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粗放型经营策略依然受到众多行业人士的诟病和批判——制作粗糙、艺术水平低劣等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蓝猫卡通形象的普遍认识。
但是,王宏认为中国动漫企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日本企业的强大压力——日本人的卡通卖得相当便宜,五元钱一分钟卖给电视台,这让中国企业几乎彻底无法生存。于是走投无路的三辰干脆一分钱都不要,跟电视台换点广告时间就行了,而且关键的是天天生产,天天播放,播了1000多集之后,虽然在成年人眼里是没有任何艺术含量的产品,但是面对成千上万对艺术欣赏没什么需求的儿童群体,“蓝猫”硬是把品牌给喊出来了。
这是勿庸置疑的商业成功,其成功的要点就在于长时间、大批量的“形象轰炸”。要复制这一点,今天的宏梦必须拥有工业化生产的能力。
在欧美,动漫制作属于白领们向往的高附加价值行业,但是在湖南,动漫业却被三辰等企业发展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宏梦的总部大楼内约三层空间都为制作场所,5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内,卡通的制作流程被分拆成了原画设计、三维建模、图象合成与上色、模型渲染、配音及后期编辑制作等若干个环节,分置在对应的车间里。而车间 里密密麻麻的数百台电脑一眼望不到边,无数20多岁的年轻人在电脑前埋头干活,此场景俨然是一个浩大的制造工厂。
现在,宏梦拥有的600多名原画师,已经是当年蓝猫组建时期的5倍,但是王宏认为,这样的规模依然不能够满足海量的需求。“必须规划一种更加社会化的体系。”2005年年初,王宏陆续鼓励甚至资助一些宏梦设计团队中的骨干人员离职创业,这些设计人员离开宏梦之后,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工作室。而宏梦设立了一个网络系统,通过互联网定期向这些工作室发布外包项目。
距宏梦总部以北500米的板仓北路湖南大众传媒技术学院生活社区已经变成了一个“动画小镇”,小区的墙上挂着各式动画工作室的招牌。据了解,这些工作室的规模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大小不一,能力也各有擅长,宏梦的订单,则是这些工作室的生存发展基础。
据王宏透露,目前和宏梦有业务往来的动画工作室有103家,总体的设计人员队伍已经壮大到了3200人,王宏将之称为全球最庞大的动画制作大军。
但王宏的“超级计划”还远没有结束,宏梦将对自己的设计团队进一步精简,并向社会化外包进行转移。因为只有这样,宏梦才可以在保持轻负担的同时获得更加高效率的制造能力。
目前,宏梦已经投入近2000万元开发一个实时同步的远程系统,实现动画项目分包和协同制作。该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其容量已经具备了1万名设计人员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生产的能力,王宏的宏伟计划是在两年内完成二期工程,届时,同步进行动画生产的容量将扩充到10万人,年动画生产量将超过2万分钟,理论年产能达到20万分钟。据说,现在宏梦的第1部卡通连续剧已经规划了1095集。
鱼和熊掌
王宏的计划在其他行业人士看来非常夸张和难以想像,因为在一般大型的卡通公司,制作人员普遍在三五百人,组建一个万人大军,根本找不到那么多人。
业内人士认为,三辰蓝猫对于中国卡通业的最大价值在其对行业产业化的推动。1996年,王宏等人在湖南推广一种全电脑的卡通制作工艺获得了成功,这套制作工艺在欧洲遭遇了失败,因为所有的卡通艺术家都反对它,他们认为依靠电脑而不是画笔来制作卡通是对艺术的背叛。但是,湖南并没有所谓的动画传统势力,所以也没有传统艺术家站出来反对。
电脑动画的产生改变了整个中国卡通业的结构。传统工艺培养一个成熟的动画师要11年的时间,培养一个好的导演,需要14年的时间,但是电脑可以通过人机对话使效果可以不断重复再现,因此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经过三个月到八个月的训练,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动画师,至于导演,八个月即可到岗,流水线操作使得整个制作团队的成本非常低,培养速度也特别快。
有意思的是,欧洲研究出来的电脑动画流程是用光电笔在屏幕上绘制,但当湖南企业把这套思路引进来以后,因为没有资金,连光电笔都买不起,最后只有用鼠标代替,结果沿袭至今,现在所有的卡通生产过程都是用鼠标完成,没有笔和纸,更没有光电笔。
电脑动画的出现,使得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动画的大规模生产流水线,把传统的手绘小作坊,改造成了一种大规模生产的现代工业,就是因为这样的变革,使得卡通的生产效率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也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自此,湖南的卡通一推出便是“5000问”、“3000集”,像潮水一样涌向各地的电视台。
但是王宏也承认精品战略对品牌的传播还是有效的,很多大规模生产的作品一旦停止播出,就成为过眼烟云,难以作为经典流传。而且工业化也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湖南动画的弱点在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艺术和文化理念沉淀严重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不断学习,向Disney学习,向日本卡通学习,比如在宏梦的工厂墙上,就贴着大量Disney卡通形象的海报。但是学习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时候,“蓝猫”这一类品牌的“农村化”的倾向却已经开始让人担心了。
虽然“低龄化”是王宏主动选择的一个方向,以避开被日韩产品所占领的青少年市场,但是“农村化”却是他不愿看到的,因为“农村化”等同于品牌的“边缘化”,有统计显示,目前“蓝猫”的特许经营商绝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及地市级以下的城镇,而这些地区的品牌收益相对比较低。
因此,在接受采访时,王宏不断强调要走精品策略。基于用技术来打造精品的设想,宏梦耗资1000多万元购买了“动态捕捉系统”;另外,11月5日宏梦还与Intel合作组建了全球第一个电脑动画技术发展中心,该中心内拥有全球速度最快的集群渲染平台,令宏梦原本需要12小时完成的渲染流程缩短到了20分钟。
目前,世界上卡通业存在两种技术路线。以Disney为代表的美国企业走的是技术和高质量的道路;另一种以日本动画为代表,走的是形象和脚本取胜的路线,因此进入生产后速度很快。所以Disney动画流畅优美,但是制作难度较大,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加起来总量不足8万分钟。而相比之下日本动画成本不高、产量巨大所以会全世界流行。
虽然王宏声称此前的“蓝猫”走得是日本卡通模式,但其实制作粗糙并且面对幼儿群体的“蓝猫”只是日本模式的一个局部。现在,王宏又提出了被称作“中间道路”的第三种方式,即用Disney的工艺,同时要实现日本卡通的海量生产。
鱼和熊掌王宏显然都想拿到,但是能否迅速提升产品的层次也许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